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作者】 林明子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改革教学观念,从灌输式教学的套子里走出来,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的实现。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堂上来,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对生物课堂产生期待,而情境教学法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催化剂。创设生动有趣的、可观可看的情境,能够紧紧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
【正文】一、精心设计趣味化情境,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主动,才会表现出对生物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而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教师通过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自然会让他们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通过趣味性的导入,为学生创造趣味情境,比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趣味性导语:“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谜语。老师说谜语,你们来猜谜底,老师提醒大家,这几个谜语谜底都和一种药品有关。第一个谜语,乌龟的背上盖了一座房子,第二个谜语,乌龟的背上又盖了一座房子,第三个谜语,乌龟的背上再盖一座房子。请大家告诉我谜底。”
  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下,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极大地激发,他们会争先恐后地猜谜底,会七嘴八舌地讨论谜底。最终谜底揭晓,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三个谜底分别是钙中钙、新钙中钙、巨能钙。然后教师再适时引导,让学生说出这三种药品都含有的共同物质或共同作用,学生能轻松答出“补钙”。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带回到课堂教学中来,给学生讲解钙的缺乏症状,人体内钙的相关知识。通过课本知识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需要补钙的。如果人体摄入钙过多,将会造成钙离子增加,会让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通过创设这种趣味性的猜谜情境,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兴趣,这对于增强学生生物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有益的。
  二、巧妙导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学生对故事的热情几乎伴随着他们学习的各个阶段,因此创设故事情境,通过将生物知识故事化来吸引学生眼球,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极佳手段。高中生物课堂中很多知识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故事资源,通过故事导入,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在讲到“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来讲故事,你们来听故事,但是故事不是白听的,我需要你们在听完故事后复述我的故事。”学生一方面觉得复述故事很简单,另一方面为了知道老师的故事是什么,为了更好地记住老师的故事,会竖起耳朵听教师的故事。“有一座城,它具有免疫功能,和人体一样,城墙是它的防线,就像我们的皮肤总是首当其冲阻挡外界物质的侵袭。而城门经常开着,因为城里的百姓还要进出,就像我们的消化道、呼吸道一样,是对外开放的。但是这种对外开放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它是不允许坏人进入的,比如当抗原想要进城的时候,黏膜就会像城门守卫的士兵一样,把其拒之门外。当然,如果士兵被收买了,坏人进入城门了,就如抗原进入人体了,它也不能得意多久。因为它会被街上的巡逻抓住,就比如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够将抗原拦截一样。如果这个坏人比较狡猾,还是顺利进入了人体,那么警察可不会坐视不管了,就像我们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其会对入侵的异物进行处理,并像警察给小偷定罪一样,明确外来异物的特异性,然后会在效应b产生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的合力作用下,将异物驱逐出去。就像警察带来坏人一样。”在这个城墙、小偷和警察的故事化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他们会记忆并反复思考教师的故事,当故事结束后,他们要复述故事,就必须对人体和动物的免疫调节进行了解,这会驱使他们积极地去探究课本知识,用知识解答自己在故事中产生的疑问,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巧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理解能力,已经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高中生物教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很多现象,所经历的很多小事,都蕴藏着奥妙的生物知识。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开发,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而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产生原来生物无处不在的感悟,他们会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这对于提高他们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生物成绩都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在细胞呼吸课时教学时,细胞呼吸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及水等的生成过程。在给学生讲解了基本的概念知识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回顾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比如当我们在体育课剧烈运动之后,第二天起床会发现肌肉酸痛,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进行完这一课时的学习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答案,即“因为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而这就是导致我们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原因”。再比如在酶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观察家长是怎样洗衣服的?有没有什么技巧?在学生弄清楚后,进一步引申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加酶的洗衣粉,而且喜欢用温水?这对学生认识酶的特性有极大帮助。为了使学生树立生物在身边的意识,教师可以对生物课本知识进行提炼,深入挖掘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课程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有效性。
  四、创造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生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生物概念,掌握生物知识,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或观察实验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通过实验为学生创造体验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或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中去探索生物知识的奥秘。比如在《细胞分裂》教学时,教师生硬地讲解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细胞分裂的过程肢解化。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细胞是怎么分裂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又是怎样组合的。通过这种过程式的实验展示,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所观情境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理解力。比如在叶的蒸腾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教师负责给各小组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各小组在实验中要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记录下来交给老师。通过这种体验式实验,使学生对蒸腾作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不是目的,其只是一个桥梁,架通学生和高中生物知识的一个有效桥梁,通过巧设情境,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和观察中获得认知,以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高中生物知识,更好地将生物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还能够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助于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魏新彬.探寻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给力”之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1).
  [2]冯莉琴.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2(10).
  [3]赵凯.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