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幼儿教师日常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作者】 张淑杰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由于幼儿不识字,所以幼儿教师的语言成为教育中首要媒介。幼儿教师在教育中恰当合理地运用语言艺术,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生活、学习、情感的发展,关系到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适时鼓励,帮助孩子获取成功。
【关键词】幼儿园;日常教育;语言艺术;生动形象
【正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几乎每时每刻,教师都要提醒,督促孩子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干,这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教师的语言。所以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它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幼儿进入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它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那么怎样提高教师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的语言艺术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语言要规范标准
  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示范,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特别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教师的语言更是孩子随时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如我们这儿有的老师“h、f”不分,将“花儿”念成“法儿”;有的老师平翘舌不分,将“上山”念成“散散(san san)”;还有的老师用我们的方言将“尾巴”说成“yi bang”等等。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在日常教育中,这就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发音,用心学习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的干扰,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尽量做到顺畅、准确地使用普通话,给孩子树立正确学习的榜样。
  二、语言要简单明确
  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用于组织教育活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一是指令性语言;二是限制性语言;三是评价性语言;四是请求性语言。针对以上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在日常教育中要让幼儿听从指令,形成规范,教师的语言就要简单、明了,尽可能用最少的话表达最清楚的意图。在使用指令性语言时,教师要尽可能用单一指令,少用多重指令。如在孩子玩了玩具结束时,如果教师说先把玩具拆了放回篮子里,再看看地上有掉的没有,把它捡起来放回篮子,然后再把它送回家。像这种情况孩子是记不住那么多的指令,完成的效果也不好。还不如直接说:请你们把玩具安安全全送回家就可以了,孩子一听到这个指令,就知道必须把玩具全部送回家。如果想要告诉幼儿“不许做这”、“不许做那”,这些限制性语言时,还不如直接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来得简洁明了,更具有操作性。其次教师评价性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就事论事,避免因笼而统之的评论或无关紧要的语言的渲染而影响了效果。我们在对孩子使用请求性语言时,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而不能习惯于用强制性的“要这样做”、“那样可不行”、“不许”、“不能”等等语言,否则会阻碍孩子主动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语言要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更能够贴近幼儿心理,比空泛的说教更具效力。如孩子在玩“打仗”游戏置落地的纸球而不顾时,我就说:“我是司令官,现在命令所有士兵把子弹捡起来!”命令可能会马上凑效。还有一次刚午睡时,孩子们很吵,于是我说:“咦,我们寝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蚊子,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它们请出去,别打扰我们睡觉了。”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还嘻嘻地说“老师说我们是蚊子”,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睡觉了。这就是富有趣味性语言的魅力。此外,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如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大老虎;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怪兽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教学也会进行的顺利且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中,要善于从幼儿活动的实际出发,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使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来提高语言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效,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四、语言要有激励性
  在日常教育中,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注重发挥语言的激励功能也是很重要的。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助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这样可以激化幼儿积极的行为。如在操作活动时,有的幼儿不想动手,我就说:“试试看,你能会,”“瞧,你们比老师还做得漂亮,”这样的语言能有效地真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积极行动的愿望。当幼儿有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嗯,你搭得小房子与其它小朋友得不一样,真不错”、“看看,这次你跳过去了,你真行!”、“你刚才把地上的纸片捡起来了,你真棒”,“你能想到大雪人被老巫婆带走了,你的想法很特别!”“你给妈妈制作的花形是心形,你很有创意”等等这样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总之,语言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在日常教育中,作为幼儿教师要在掌握规范化、标准化语言的基础上,转换角度,讲求艺术,与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水平和素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灵活、适当地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来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涛.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J].《幼教博览》,2013.07
  [2]章晓璇.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及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