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崇军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明月小学
【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抓住教材上的主题图,我们可以以此为资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读图能力;培养
【正文】主题图是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科知识教学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之配套的教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图多了。这些图,在教材上,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是一种资源,是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可抓材料。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搜集有关数学信息的能力就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多年实践表明,加强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培养,促进数学概念理解,还能发展学生数学语言,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更要创新方法,加以培养。
一、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读图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读图,认真读图。因此,在读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图中蕴含的趣味性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读图的乐趣。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观察读图能力
观察是读图的第一步,也是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他们观察能力不强,导致看图、读图的能力也不强,不仅不知道如何观察,更不知道哪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落实到教学中,我们要授予观察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的能力。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教给学生读图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看图、读图的保障,是我们理解性读图的前提。要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我们就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图采取不同的读图策略,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数学信息。
(一)教给读单一主题图的方法。现行数学教学上图,大多都是有一定的主题的,我们不防将这样的图称为主题图。虽然图是有主主题的,但还是有很多非数学信息。如何让学生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读图方法。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猪要盖一间房子,好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狗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狗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进行导向,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中去思考。只有这样,长期坚持,强化指导,把学生多读图作为实践的侧重点,就可以在反复的实践中掌握读图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的目的。
(二)教给读图文结合主题图的方法。随着学生年级增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有了一定发展,我们教材在图的编排上也采取了增加难度的做法,即图文结合,这样的主题图,既需要读取文字信息,又需要读取图中信息,二者兼顾,才能正确理解图意。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寒假作业上,有这样一幅图,图上描述的是一辆公交车,这时正在上车的有5人,图的右边有一句文字叙述“车上人数是正在上车人数的3倍”,很多小学生不去看文字,结果就脱离了图、文的要求,做错了。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渎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四、培养学生读图语言
读图能力不仅包括看图、读图的能力,还包括用语言把读图的结果表述出来。因此,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使其能会其意,还要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实践中,我们要抓住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简单的读图方法和回答问题的简单表达,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总之,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但这种读图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打持久战,尽可能利用好教材的图这一载体,让学生得到读图能力培养,为他们以后更好的学数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琼,小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13年。
[2]张生学,强化读图策略,培养读图能力[J].中华少年,2017年。
[3]韩小贇,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一、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读图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读图,认真读图。因此,在读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图中蕴含的趣味性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读图的乐趣。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观察读图能力
观察是读图的第一步,也是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他们观察能力不强,导致看图、读图的能力也不强,不仅不知道如何观察,更不知道哪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落实到教学中,我们要授予观察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的能力。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教给学生读图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看图、读图的保障,是我们理解性读图的前提。要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我们就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图采取不同的读图策略,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数学信息。
(一)教给读单一主题图的方法。现行数学教学上图,大多都是有一定的主题的,我们不防将这样的图称为主题图。虽然图是有主主题的,但还是有很多非数学信息。如何让学生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读图方法。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猪要盖一间房子,好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狗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狗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进行导向,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中去思考。只有这样,长期坚持,强化指导,把学生多读图作为实践的侧重点,就可以在反复的实践中掌握读图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的目的。
(二)教给读图文结合主题图的方法。随着学生年级增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有了一定发展,我们教材在图的编排上也采取了增加难度的做法,即图文结合,这样的主题图,既需要读取文字信息,又需要读取图中信息,二者兼顾,才能正确理解图意。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寒假作业上,有这样一幅图,图上描述的是一辆公交车,这时正在上车的有5人,图的右边有一句文字叙述“车上人数是正在上车人数的3倍”,很多小学生不去看文字,结果就脱离了图、文的要求,做错了。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渎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四、培养学生读图语言
读图能力不仅包括看图、读图的能力,还包括用语言把读图的结果表述出来。因此,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使其能会其意,还要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实践中,我们要抓住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简单的读图方法和回答问题的简单表达,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总之,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但这种读图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打持久战,尽可能利用好教材的图这一载体,让学生得到读图能力培养,为他们以后更好的学数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琼,小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13年。
[2]张生学,强化读图策略,培养读图能力[J].中华少年,2017年。
[3]韩小贇,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