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作者】 谢 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点,收到良好的效果。
  数学既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我们要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根据小孩的天性,只要他对数学产生兴趣,他就会很积极地去研究它、探讨它,并且会越来越喜欢它。记得我教二年级的时候,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4+4+4+4+4=(),3+3+3=(),2+2+2+2()。师生一起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我用乘法口诀很快就做出了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一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这时,我看目的达到了,马上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为什么老师能算得这么快呢?原来是因为老师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里我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激发他们渴求知识、探索奥秘的深厚兴趣。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达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不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 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对同一问题能 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地去认识,从而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在数学难题的解答 上,“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使解题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思维的 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和善于转化三个方面。联想是观察的基础,对研究的对 象或问题的特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 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阔思路,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男生和女生的比 是 6∶5”可引起学生的许多联想:男生人数是 6 份,女生人数是这样的 5 份,一共是 11 份;男 生是女生的 6/5,女生是男生的 5/6。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6∶11。女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5∶11;男生占总人数的 6/11,女生占总人数的 5/11……经常开展类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 联想,可激发已有知识和经验,把思考引入新的领域,引向更深的层次。
  三、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想要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间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借助 同学间的分析探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探究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 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低年级围绕“数”的教学到逐渐开始慢慢过渡到 “代数”的教学,围绕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是适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题材。对于数的 教学是学生们很容易掌握的,关于数字的相应的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也难不倒学生,然而,当 数向代数过渡时,初次接触到代数很多学生表现出理解与接受上存在障碍。对于代数到底代表 什么,怎样进行相关的运算,很多学生掌握上都出现较大的困难。为了能够化解这个难题,让 学生对于代数的意义能够迅速掌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四、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另外,教师呈现的例题应尽量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意义的理解,还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然而,目前的数学知识、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巧设游戏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生活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化,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