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作者】 甘俊燕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护安镇小学校

【摘要】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在作为奠基教育的语文课上,我们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和放飞学生思维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良好个性;培养
【正文】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即个体所特有的特征。传统教育是培养学生“乖娃娃”的教育,无形中起到了“格式刷”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千人一面,没有独立的个性。如今,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特质,那需要学生极具个性。而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自然应担当这一角色任务。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学生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虽然在“应试”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很多学生成绩的由来不是自我主动获取的,而是在接受式背景下的“被灌”累积而成,在题海战术中形成的条件性反射。而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它将掀开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的新一页。我认为,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张扬个性、释放个性差异提供技术指导。而兴趣,在这其中,无疑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兴奋剂,成为学生创新个性的动力。正是由于学生受到强烈的兴趣所驱,主动性增强,个性自然突显,释放,张扬起来。
  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不论是“做中学”理论,还是“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都无不说明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学习的重要作用。传统“一言堂”模式,学生只能背着手儿乖乖地听课。久而久之,自然形成“唯听是乖”的表现和“静静听课”的自我学习需求。还有传统教学讲究答案的统一和标准,也扼杀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这些都成为个性张扬的阻碍。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比较、选择,确定课堂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在课本里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要求学生自学以前,提出自学要求,要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全面训练学生,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与,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主动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才能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成为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展现自我的平台。
  三、鼓励学生放飞思维
  语文在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语言文字中蕴藏的意象是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土壤,在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放飞自我想象。我们知道,具体语境中语义的含义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学识,所产生的理解和体会也是不同的,所想象出来的就会是“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不同结果。作为教师要正视这些不同,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积累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例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讨论孔子在拜师的路途中会出现哪些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猜测,最后总结,学生会对这以过程有一个更深的体会,从而体会孔子拜师的不容易和求学的精神。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做人的道理。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含义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既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含义,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当然,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还有很多策略,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把这一非智力因素纳入到教学日常目标之中,只有细化为目标,落实到堂堂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才可能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受到感染熏陶教育,为可能成为个性张扬的学生。多年实践告诉我,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就要学会放权、让学生真正成学习主人,那样,学生有了心理自由与安全,个性变会逐渐突显。为此,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释放。
  参考文献:
  [1]刘晓明,让学生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J].学生之友,2012年。
  [2]任传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J].快乐作文,2011年。
  [3]肖琴,让即时评价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J].考试周刊,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