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王胜胜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街小学校

【摘要】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用巨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创设情境,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媒体;运用
【正文】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随着“课改”在常规教学中的开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视野,激发了学生思维。因此,关注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音乐教学也是一样,同样需要我们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中的“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的理念精神。我们知道,对于激趣,要收到好的效果,最好在导入开始,就应激趣,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就应让学生在开始就投入到双边活动中来。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在导入伊始,我们可用多媒体那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教学《咏鹅》时,我们可这样导入:美丽的小河边,微风轻轻地吹着柳枝,小鸟在快乐地歌唱,水中的鹅儿也在快活地叫着,就连小河里的流水也在哗啦啦地唱着歌。同时,播放出鸟呜、鹅叫、风吹柳枝、小河流水的音乐,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了诗、画与音乐的融合,把美融入了学生心中。不知不觉地就有感情地背诵出这首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位名人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造成现在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它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们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议合作式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教学《春天到了》这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春天到了》,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动作和歌词。在上这节课时,我们将春天的视频录像设置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燕子、青蛙、小草、绿柳”等在高兴欢唱着“春天到了’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春天来了的欢乐情绪和动作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化解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不仅能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下学习,还能在多样化的呈现下变得更直观形象,更符合学生直观思维的学习、理解需求。正是这个原因,才达到化解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在新课改的当前背景下,我们要追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如学唱歌谱,只要适时交互,学生就能轻声跟着多媒体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有效果。部分难点节奏,可进行重点训练。对于其中重要的“休止符”及“换气符号”,我们都可以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的需要。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自主灵活的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把美妙的音乐带入到学生脑海中,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无尽享受!
  参考文献:
  [1]郭丽君,谈谈在小学音乐课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J].新校园,2010年。
  [2]钟顾群,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J].中外交流,2017年。
  [3]丁玲,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