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杨贵兰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临溪小学校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要重视幼儿丰富的生活内容,要更多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平台,提供练习语言能力的机会,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实践策略
【正文】幼儿时期是人的语言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着力培养,对其一生都有积极意义。我们知道,在幼儿三四岁时,就已经基本懂得全部语言,但由于发音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发音难度较大的一些音,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更不能做到吐字准确、清楚流利的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幼儿教育,谈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引导幼儿在倾听中学习说话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提高幼儿口语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让幼儿先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模仿别人说话,这本身就是一个良好地语言示范,这本身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教学。幼儿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与运用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能技巧。对于幼儿来说,也只有掌握了“听”的能力,才能为“说”打下基础。而我们就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听中学说。
(一)搭建游戏平台,做到“听”“说”相结合。幼儿做游戏的过程,往往穿插着游戏语言。幼儿一面做游戏动作,一面自言自语,用说话的方式思考他们的行动,用语言来伴随、加强或补充自己的动作。如在“跟我学”等游戏中,教师通过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用词恰当、声音响亮、语调亲切等示范,让幼儿辨别和发准翘舌音、舌根音等等。特别是绕口令游戏,教师可以将相近似的发音编在一起,让幼儿通过反复的听、练辨别难度较大的音节。在绘画活动中,有些情节幼儿在画面中并没有表现出来,这时,让幼儿用语言来补充其不能画出的情节。
(二)运用多种方式,在模仿中学语言。
幼儿是模仿能力较强,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以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在听后进行模仿,在模仿中把别人语言变为自己语言。
一是教师的语言示范。自身为范,其实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本,特别是幼儿,他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我们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示范就是其中一种良好方法。即教师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榜样。教师语言示范时必须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用词恰当、语句规范、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语调应该使幼儿感到亲切,语速和音量以幼儿听清为准。
二是讲有趣的故事。我们可利用玩具作为表演道具,让幼儿听完故事后进行模仿。这样既可以使幼儿掌握故事中的某些言语,又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如让幼儿听了《春天来了》后,讲想象中的画面:“我好像看到柳树的枝条在轻轻的摆动。”“好像看到大地像绿地毯一样美”等等。
二、引导幼儿在观察事物中学习说话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认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对于语言能力较低的幼儿来说,观察是培养他们见啥说啥的有效方法,因为观察提供的素材,不仅能引起他们表达的欲望,还是增加话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连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只有认真观察,仔细观察,才能真正理解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观察法,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开阔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学习语言是始终伴随着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使他们有物可言,以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一)利用环境元素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人类语言的获得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幼儿学习语言需要有模仿的对象和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师的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标准的、规范的,教师语言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其次,要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创造条件使幼儿多接触社会生活,不断丰富思想感情,从而扩大其说话的资源。再次,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启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交际,引导幼儿听、多说、多实践,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
(二)利用图片材料,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由于幼儿在看图讲述时,必须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和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想象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把自己的感知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这就能调动幼儿思维,做到“看”和“说”的结合。在实践中,我们呈现图片有多种方式,一是把图片当实物展示,二是运用多媒体呈现,这两种方式我们要根据实际进行选用,都有利于引起幼儿观察兴趣,提高他们观察能力。
在以上的观察培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因为,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只对他们周围事物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观察,不利于观察的重点和全面的培养,其观察结果表现在语言中就是他们在讲述复杂的任务时,往往是用零碎的、不完整的语句,用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为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仔细、全面的观察事物,还要教给他们怎么“看”、“看”什么等方法,并给予表达时常用的句式结构,如“有的……有的……,”“先……,又……,再……,最后……”。这样就使表达比较顺畅,描述事物也较为细致。
总之,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责任,我们要高度重视,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本文所谈内容,就是通过“听”、“看”和“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一层面来展开的。实践证明,这不但能较好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而且能促进他们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运用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年。
[2]蒋洪新,对训练幼儿园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究[J].学苑教育,2017年。
[3]韩莹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4年。
一、引导幼儿在倾听中学习说话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提高幼儿口语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让幼儿先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模仿别人说话,这本身就是一个良好地语言示范,这本身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教学。幼儿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与运用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能技巧。对于幼儿来说,也只有掌握了“听”的能力,才能为“说”打下基础。而我们就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听中学说。
(一)搭建游戏平台,做到“听”“说”相结合。幼儿做游戏的过程,往往穿插着游戏语言。幼儿一面做游戏动作,一面自言自语,用说话的方式思考他们的行动,用语言来伴随、加强或补充自己的动作。如在“跟我学”等游戏中,教师通过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用词恰当、声音响亮、语调亲切等示范,让幼儿辨别和发准翘舌音、舌根音等等。特别是绕口令游戏,教师可以将相近似的发音编在一起,让幼儿通过反复的听、练辨别难度较大的音节。在绘画活动中,有些情节幼儿在画面中并没有表现出来,这时,让幼儿用语言来补充其不能画出的情节。
(二)运用多种方式,在模仿中学语言。
幼儿是模仿能力较强,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以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在听后进行模仿,在模仿中把别人语言变为自己语言。
一是教师的语言示范。自身为范,其实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本,特别是幼儿,他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我们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示范就是其中一种良好方法。即教师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榜样。教师语言示范时必须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用词恰当、语句规范、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语调应该使幼儿感到亲切,语速和音量以幼儿听清为准。
二是讲有趣的故事。我们可利用玩具作为表演道具,让幼儿听完故事后进行模仿。这样既可以使幼儿掌握故事中的某些言语,又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如让幼儿听了《春天来了》后,讲想象中的画面:“我好像看到柳树的枝条在轻轻的摆动。”“好像看到大地像绿地毯一样美”等等。
二、引导幼儿在观察事物中学习说话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认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对于语言能力较低的幼儿来说,观察是培养他们见啥说啥的有效方法,因为观察提供的素材,不仅能引起他们表达的欲望,还是增加话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连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只有认真观察,仔细观察,才能真正理解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观察法,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开阔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学习语言是始终伴随着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使他们有物可言,以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一)利用环境元素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人类语言的获得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幼儿学习语言需要有模仿的对象和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师的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标准的、规范的,教师语言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其次,要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创造条件使幼儿多接触社会生活,不断丰富思想感情,从而扩大其说话的资源。再次,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启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交际,引导幼儿听、多说、多实践,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
(二)利用图片材料,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由于幼儿在看图讲述时,必须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和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想象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把自己的感知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这就能调动幼儿思维,做到“看”和“说”的结合。在实践中,我们呈现图片有多种方式,一是把图片当实物展示,二是运用多媒体呈现,这两种方式我们要根据实际进行选用,都有利于引起幼儿观察兴趣,提高他们观察能力。
在以上的观察培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因为,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只对他们周围事物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观察,不利于观察的重点和全面的培养,其观察结果表现在语言中就是他们在讲述复杂的任务时,往往是用零碎的、不完整的语句,用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为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仔细、全面的观察事物,还要教给他们怎么“看”、“看”什么等方法,并给予表达时常用的句式结构,如“有的……有的……,”“先……,又……,再……,最后……”。这样就使表达比较顺畅,描述事物也较为细致。
总之,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责任,我们要高度重视,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本文所谈内容,就是通过“听”、“看”和“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一层面来展开的。实践证明,这不但能较好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而且能促进他们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运用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年。
[2]蒋洪新,对训练幼儿园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究[J].学苑教育,2017年。
[3]韩莹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