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幼儿生活服务技能学习方法和途径

【作者】 姚 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岷江幼儿园

【摘要】幼儿的生活技能并非只限于幼儿基本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应该包括生活自我服务能力、游戏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交往能力五部分。提高幼儿生活技能,课通过日常活动、多种游戏、体育锻炼、人际交往等途径。在此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幼儿;生活技能;培养
【正文】一、问题的缘故
  近年来,我国也有研究者开始重新思考生活技能的含义,并呼吁重视儿童的生活技能培养的现实意义。但从培养生活技能在教育中的地位来看,我国有关生活技能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和深人,且涉及的有关文献过。其实,“引导幼儿丰富生活体验、强化生活技能是幼儿教育的本质要求。”
  当今社会,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或者生活条件很多,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但是忽视了孩子的自我服务的培养,特别是在爷爷奶奶加倍溺爱下,孩子的能力渐渐懒散,有时候不想动,久而久之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生活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幼儿解决自己和日常生活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产生长远的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生活技能并未受到成人的重视。现在普遍的家庭对于幼儿的生活技能的理解局限于幼儿基本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上,对幼儿的生活技能的认识都是十分狭隘的。这种认识误区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儿童自身发展需求极不相称。所以,无论是家园还是幼儿园务必要正确理解幼儿生活技能的正正含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二、提高幼儿生活服务技能学习和途径
  1.通过日常活动
  幼儿直接观察并亲身参与各类丰富的日常活动,才能获得和拓展生活服务技能。我们应该通过日常活动来练习幼儿的手、脚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将生活中直观的事情作用于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直观的过程中练习生活中的“数”、“形”、“语”、“情”,并学会使他们相互发生作用和进行创作,最终达到以自己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活动中,促进幼儿尽早学会生存技能;在幼儿生活认知能力的发展,发展幼儿的良好的个性。在日常活动中,促进幼儿尽早学会生存技能;在幼儿独立完成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日常活动中促进幼儿生活认知能力的发展,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按从简单到繁复逐步对幼儿提出适当的任务,要求。如:要求2—3岁的幼儿初步能够自己吃饭、洗脸、刷牙、将物品回归原位、对所需物品判断选择等自我服务任务;4岁应该做到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及纽扣,能够简单整理和挑选自己衣物、简单整理床铺和整理衣物;5岁幼儿应该做到自己系鞋带,能够将物品按类分别整理好,能够简单清洁自己的卧室,并学会简单地规划及参与家务活动。
  2.通过多种游戏
  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轻松而又愉快的方式方法就是玩中去学,学中去玩;不管是教师还是作为家长的,应该多尝试将各种生活渗透到各种游戏之中。如:创造性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教师应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幼儿更快的融入游戏之中。游戏可以模拟生活环境,幼儿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学会妥协、学会变得灵活、学会如何去解决与同伴之间发生的矛、不断的去探索发现。这样一来有助于幼儿的生活丰富多彩性和在游戏中逐渐提高其它相关的生活技能。
  3.通过集教活动
  提供自我服务和学习技能的机会,让幼儿亲身经历并不断鼓励,持之以恒。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尽量采用游戏形式,给幼儿更多的机会;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培养和引导,在进行集教活动中,设计有争对性的集体活动,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运用具有有关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进行正面教育,并通过不断的鼓励引导,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的不同来定要求,并通过不断的鼓励引导,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来制定不同的要求,要做到因人施教,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他们成长的速度和节奏,以“慢慢来”的心态,关注幼儿的进步与成长,根据年龄阶段特征,因人施教,保证教育效果。
  4.通过全园进行生活技能比赛
  为全面贯彻《指南》中关于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教育理念,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开展以“我真棒”为主题的幼儿生活技能比赛。从比赛的过程之中可以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锻炼孩子穿、脱、叠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爱美的情感,初步具有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与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活动提高保育老师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水平,激励各年龄班保育教师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不同年龄阶段需要按照不同的年龄发展水平进行制定;比赛分大、中、小班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分别制定不同的比赛内容。如:大?班:穿脱衣物、鞋袜、并叠好衣物及被褥????;??中?班:穿脱衣物、鞋袜、并叠好衣物?;小?班:穿脱裤子、鞋袜。那么评分标准也可以制定不同的标准,如:以速度快、按规定标准独立完成;以完成的先后顺序计时确定名次等。拿到名次之后的小朋友也可以根据园方不同的情况来发奖品以此鼓励。此类活动可以更加提升幼儿对生活技能的兴趣以及为了得到奖品能够主动去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愿意主动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家园共育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对,很多家长教育观念并未改变过来,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宠爱,我们在幼儿园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教育,那样幼儿的教育只会功亏一篑。所以为了巩固幼儿所学到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技能,我利用宣传栏、家长会、信访、电访、家访、等向家长们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大意义和需要,改变家长育儿观念,希望家长尽量让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吃饭、刷牙、洗脸、穿衣服、穿裤子、、、、、穿鞋袜背书包等,让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幼儿保持一定的联系并坚持下去。能够真正的体现出5+2=7或者是更多。
  “人生百年利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jiaz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长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精辟的研究对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需要有诚心和耐心和恒心。总之一句话,爱,绝对不能宠;爱,也应有度。
  参考文献:
  [1]余苗》“寓教于乐”——游戏中幼儿”生活体验”的丰富与“生活技能”的强化[J].华章,2013(31).
  [2]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 著;吕红梅,姚梅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陈会昌.1~10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4]胡杰容,马德峰.独生子女社会化研究述评.青年研究,2000,(12)。
  [5]戴玉华.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