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杨凤林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东观第二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教学中,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注重方法授予,加强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形成语文学习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实践策略
【正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郎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自然要担当起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走出传统“教以应试”的误区,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路。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是的,兴趣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是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持久参与学习的情感内驱。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强烈的兴趣促使着他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受到学习快乐,进而主动学习。为此,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自主意识,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动机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学生说、学生听、学生改、师生评,让学生自己获得答案,获得成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想学。
二、传授语文学习方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为学生传输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合作学习期间,学生之间能够加强沟通与交流,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教学过程中除了是认知过程以外,还是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并将实践过程写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主动发现社会现象与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学习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协调发展。
三、搭建生活体验平台
体验既是感受,又是过程尝试,小学生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吞”知识,必定费时低效,导致失去学习信心,少了学习锐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要得当,“放”要讲究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并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充分感悟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月”时,不仅可以通过书上的象形字来认识,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来认识月亮,让学生说一说月亮在哪里?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见月亮?月亮是不是总是圆的?是不是每天晚上都可以看见月亮?你还在哪里见过“月”这个字?由于这些知识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过的,因此学生积极发言,很轻松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学生明白课本中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四、重视语文学习实践
学生学习知识是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与运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我在教学《翠鸟》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翠鸟的外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翠鸟的外形特征是否与它的捕鱼本领有关?(3)你身边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动物,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能分享给同学们吗?(4)你能仿照翠鸟的外形描写方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外形吗?(1)(2)两个过程是认识动物外形的过程,(3)(4)是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实践。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不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
总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作为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担当意识,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实现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素云,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7年。
[2]余先芳,浅议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7年。
[3]王银雪,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7年。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是的,兴趣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是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持久参与学习的情感内驱。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强烈的兴趣促使着他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受到学习快乐,进而主动学习。为此,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自主意识,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动机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学生说、学生听、学生改、师生评,让学生自己获得答案,获得成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想学。
二、传授语文学习方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为学生传输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合作学习期间,学生之间能够加强沟通与交流,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教学过程中除了是认知过程以外,还是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并将实践过程写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主动发现社会现象与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学习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协调发展。
三、搭建生活体验平台
体验既是感受,又是过程尝试,小学生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吞”知识,必定费时低效,导致失去学习信心,少了学习锐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要得当,“放”要讲究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并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充分感悟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月”时,不仅可以通过书上的象形字来认识,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来认识月亮,让学生说一说月亮在哪里?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见月亮?月亮是不是总是圆的?是不是每天晚上都可以看见月亮?你还在哪里见过“月”这个字?由于这些知识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过的,因此学生积极发言,很轻松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学生明白课本中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四、重视语文学习实践
学生学习知识是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与运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我在教学《翠鸟》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翠鸟的外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翠鸟的外形特征是否与它的捕鱼本领有关?(3)你身边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动物,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能分享给同学们吗?(4)你能仿照翠鸟的外形描写方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外形吗?(1)(2)两个过程是认识动物外形的过程,(3)(4)是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实践。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不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
总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作为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担当意识,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实现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素云,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7年。
[2]余先芳,浅议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7年。
[3]王银雪,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