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运用多媒体开启数学教学新启程

【作者】 柏 胜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双店小学

【摘要】多媒体具有良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的作用,能很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在数学教学开课导入中运用,能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到数学学习的新启程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教学;多媒体;运用
【正文】常言说得好:“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课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时间虽短,但意义重要,好的导入,具有先声夺人,顺风拉帆的作用,其不仅可开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模式,还能使新授内容自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我们必须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联想,为新知识学习铺下基石,将学生带入到探索未知的启程中。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导入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铺路,以旧引新
  古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新知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展的,数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先学的知识往往是后学知识的基础,教学时,我们可以搭桥铺路,以旧引新,自然水到渠成。教学时,我们只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可达到有效开启新知的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联想式: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运用多媒体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点击鼠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电子白板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屏幕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运用多媒体激趣,开启认知
  导入教学的一个最大目的,就是要“收心”,让学生把还在余兴未尽的课外玩耍中把“心”收回来,能将注意力从课外转化课内,与教师教学同步。要达到这种效果,在导入教学中,我们就要创设情境,通过情境的激趣性和诱思性,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认知的最有效策略。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们制一张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动画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我们让学生观察,并要求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绿、黄、红三种颜色总是依次变化的出现。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设疑,诱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教学《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去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运用多媒体设悬,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们老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就会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出示呈现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当然,多媒体在导入教学运用中还有很多作用,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但不论哪种效果,总要落脚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方面来,才能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中开启新课学习之旅,从而为学生探索未知开启新航程。
  参考文献:
  [1]贵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开启导入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