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求百分数问题解决策略

【作者】 叶兴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柏溪镇土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百分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抽象又应用广泛的一类知识,它的概念、法则、性质等对小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尤其是关于百分数的应用题,它牵涉面广,解答过程又易混淆,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总是感到棘手,教学质量很不理想。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解答问题的规律,必须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和它演绎出来的几种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和练习是求工农业生产中的百分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一些改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学校两个社团的出勤情况,引用这一学生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创设“哪个社团的出勤情况好”这一问题情境,开启本课学习的入口,学生先进行猜测,再引导出比较他们的出勤情况,其实只要比它们的“出勤率”或“缺勤率”,也就是出勤人数是总人数百分之几。通过对“出勤率”、“缺勤率”这一相对百分率的交流学习,提供研究的途径,突出研究百分率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二、会找单位“1”的量
  百分数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会找单位“1”的量、部分量、分率(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同时要解决好常规和非常规问题的功能互补,梳理出常规问题有哪些类型,非常规问题又有哪些类型,然后进行分课时的专项训练。教师要重视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从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反馈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主要有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部分量、部分量÷分率(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以及审题能力的提高
  练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手段。但如果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而进行题海战术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学。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设计练习也就得花点心思。
  四、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采用比较的方法,运用旧知识去解答新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呈现螺旋式循环上升,前面所学的知识是为学好后面的知识打基础,而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剖析教材,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比,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就会常碰到如下题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与分数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类型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例如:“六年级有学生50人,在四月份的月考中成绩达60分的有42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教学时可先出示引例,将上题中的“百分之几”改为“几分之几”,让学生说出解题方法,计算出结果,然后再出示上述例题,让学生说说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区分“几分之几”与“百分之几”的差异,使学生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两类题目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如果题目要求百分数,就必须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化成百分数。
  五、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能力的智力灵活程度,它主要表现为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解决办法及采用多种办法解决同一问题。因此,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采用“一题多变训练”与“一题多解训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精心设计练习环节,提升练习价值
  数学课堂中练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不能单一的利用练习巩固新知、训练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它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创新意识等等教学价值。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的练习一改再改,旨在注意充分开发、挖掘练习的价值。课堂上我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都来自生活,一环扣一环,层层加深,既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比如从例题求一对有着相对关系的出勤率和缺勤率,了解它们之和是100%,到基本练习达标率、发芽率等从单一的计算百分率,到“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25克盐和100克盐,求盐水中的含盐率”等变式练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研究学生,学习专家先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学生也会学得更轻松,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