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优质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

【作者】 杨 婷

【机构】 四川省通江县永安中学校

【摘要】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对此语文教师应将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在有效教学上,在教学理念上“腾笼换鸟”,不断地创新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课堂效率;教学过程
【正文】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简单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我认为要建构高效课堂应着力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课前准备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1、要备好教材。
  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备好学生。
  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
  3、要备好教法、学法。
  首先,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最后,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功夫的。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
  4、要备好语言。
  教师得当的教学语言是课堂的灵魂,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对整堂课要调控自如,纵横捭阖,很重要的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要想让学生品味到语言的魅力,教师的语言就要极富感染力,试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能使学生感受到你的语言魅力,那么学生又如何在你的引导下,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所以老师要在上课前充分备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用平等的口吻、亲切的语气、中肯的态度与学生对话,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要避免语言的随意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要备好练习、作业。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练习要经过教师精心的选择和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课堂学习情况,使每个练习都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课后作业,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定位,固然可以有所拓宽延伸,但必须建立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在主干知识、重点问题、学习难点上进行检测和训练。作业最好在课内完成,这样纠正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
  二、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关键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课后关注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有益补充 
  1、关注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关注教师课后的可持续发展。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活动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回归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的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任,而解决根本任务靠的就是我们的每一节常态课。放平心态,认真把握好以上“三个环节”,实实在在地落实每个环节,才能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当然建构高效课堂是一个漫长而有益的过程,这需要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梦想。愿每个学生都能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田斌.浅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07
  [2]刘世奇.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