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罗开兴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初中
【摘要】文言文是我國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高,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功底和语文知识体系结构,对于弘扬和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有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分析
【正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文言文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古代传统优秀文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此创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是推广和普及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授课为主,缺乏趣味性
“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单纯的“填鸭式”教学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的记忆。
2.過分注重应试教育,缺乏文学性
文言文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有的教师过分注重应试的技巧,忽视了文言文自身的文学性。有些教师甚至抱着“不懂就死记硬背”的教学态度,这不仅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阻碍,而且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3.语言环境缺失,缺乏认同感。
由于文言文的时代较为久远,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环境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老师,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使用文言文的语言环境。
二、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以学生为本,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主动体验和认真感知的过程,初中文言文学习也不例外。让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在学习中,学生主动接受比教师强制性灌输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世说新语二则》是七年级上册学习的文章,虽然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言文,但是内容却以简单却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为主,所以,笔者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笔者让学生朗读这篇文言文,掌握文章的大体结构,弄懂所有字的语音;其次,针对文章中难理解的字词,笔者鼓励学生自己查阅字典和书籍;最后,在消除理解中的障碍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的内容复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查阅与学习,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
文言文是初中阶段学生新接触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陌生感,所以单纯的教学和板书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时候甚至达到相反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在某些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板书的缺陷,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出师表》是初中语文中需要重点学习的一篇文言文,其难度系数也很大。因此,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方式,最后可能造成“教师累,学生听不懂”的局面。鉴于种种问题,笔者在教学时为了带动学生的情绪,就将多媒体技术很好的运用到了课堂中:首先,利用人物关系图,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主人公;其次,通过播放影片,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从而将学生带入整个情景;最后,笔者按照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对文章进行讲解。由此看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实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3.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鼓励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例如文言文中很多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意思不同。而教师单纯的讲授,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另一方面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孟子>二章》中有一句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故”是“所以”的意思。但是,在《<论语>十则》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故”就不能再解释为“所以”。针对这种问题,笔者就组织小组进行讨论。首先,让学生在组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翻译“故”这个字和整句话;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翻译和组内其他人的翻译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最后,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翻译总结这个字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不同语境下词语的意思。除此之外,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古今意思不同的词语,比如《陈涉世家》中的“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中的“诚”字,现代汉语中是“诚实、真诚”的意思,但是在这句话中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先试着翻译这个句子,然后根据翻译去推断“诚”字在文中的意思。除此之外,在不同语境下,文言文中的虚词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掌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能够给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带来相当大的活力。
4、注重朗读教学,在阅读中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表现手段,是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全文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由教师讲解,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强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学习模式,有效的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比如说在进行《岳阳楼记》一文教学时,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岳阳楼周围气势磅礴的场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功底。
综上所述,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推广和普及的重要途径。随着近年来国学文化的兴起,人们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弘扬,将文言文纳入初中语文课本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感和归属感。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文言文教学技巧,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言文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文言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10)
[2]陈丽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 2012(02)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授课为主,缺乏趣味性
“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单纯的“填鸭式”教学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的记忆。
2.過分注重应试教育,缺乏文学性
文言文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有的教师过分注重应试的技巧,忽视了文言文自身的文学性。有些教师甚至抱着“不懂就死记硬背”的教学态度,这不仅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阻碍,而且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3.语言环境缺失,缺乏认同感。
由于文言文的时代较为久远,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环境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老师,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使用文言文的语言环境。
二、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以学生为本,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主动体验和认真感知的过程,初中文言文学习也不例外。让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在学习中,学生主动接受比教师强制性灌输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世说新语二则》是七年级上册学习的文章,虽然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言文,但是内容却以简单却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为主,所以,笔者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笔者让学生朗读这篇文言文,掌握文章的大体结构,弄懂所有字的语音;其次,针对文章中难理解的字词,笔者鼓励学生自己查阅字典和书籍;最后,在消除理解中的障碍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的内容复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查阅与学习,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
文言文是初中阶段学生新接触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陌生感,所以单纯的教学和板书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时候甚至达到相反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在某些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板书的缺陷,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出师表》是初中语文中需要重点学习的一篇文言文,其难度系数也很大。因此,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方式,最后可能造成“教师累,学生听不懂”的局面。鉴于种种问题,笔者在教学时为了带动学生的情绪,就将多媒体技术很好的运用到了课堂中:首先,利用人物关系图,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主人公;其次,通过播放影片,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从而将学生带入整个情景;最后,笔者按照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对文章进行讲解。由此看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实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3.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鼓励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例如文言文中很多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意思不同。而教师单纯的讲授,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另一方面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孟子>二章》中有一句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故”是“所以”的意思。但是,在《<论语>十则》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故”就不能再解释为“所以”。针对这种问题,笔者就组织小组进行讨论。首先,让学生在组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翻译“故”这个字和整句话;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翻译和组内其他人的翻译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最后,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翻译总结这个字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不同语境下词语的意思。除此之外,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古今意思不同的词语,比如《陈涉世家》中的“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中的“诚”字,现代汉语中是“诚实、真诚”的意思,但是在这句话中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先试着翻译这个句子,然后根据翻译去推断“诚”字在文中的意思。除此之外,在不同语境下,文言文中的虚词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掌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能够给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带来相当大的活力。
4、注重朗读教学,在阅读中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表现手段,是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全文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由教师讲解,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强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学习模式,有效的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比如说在进行《岳阳楼记》一文教学时,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岳阳楼周围气势磅礴的场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功底。
综上所述,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推广和普及的重要途径。随着近年来国学文化的兴起,人们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弘扬,将文言文纳入初中语文课本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感和归属感。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文言文教学技巧,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言文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文言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10)
[2]陈丽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