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开放实验室激发学生化学兴趣

【作者】 王济岭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蛟龙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为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服务,给学生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的具体事例和实践机会,使学生实质性的投入,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根据学生投入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开放实验室,并设计一些与生活、生产、环境等有关的问题,使之通过实验找出答案和结果,并在积极的行为投入中增强情感投入,提高认知投入。开放实验室还体现了杜威的“从做中学”。
  【关键词】 开放实验室;兴趣;情感投入;行为投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为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服务,给学生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的具体事例和实践机会,使学生实质性的投入,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根据学生投入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开放实验室,并设计一些与生活、生产、环境等有关的问题,使之通过实验找出答案和结果,并在积极的行为投入中增强情感投入,提高认知投入。开放实验室还体现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结合青少年生活经验学的现代教育观,实验的主要形式为小组研究、实验探究、研究质检、实验改进、项目设计、专题讨论等。
  1.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
  学生的情感投入是指学生各科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投入包括了四方面的体验:兴趣《与厌倦相对》、快乐《与扰伤相对》、忧虑和愤怒。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创造性培养的现象仍大量存在:比如,课堂教学时间被大量的知识灌输挤得满满的,很少留有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机会和余地;学生一些体验创造性的个性特征常常被作为课堂纪律或问题行为而压抑;未能形成有利于培养情感投入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等等,这种状况不能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投入。学校有目的地开放实验室,设制一些具有好奇性、开放性、发散性、想象力及寻求独特办法的开放性问题等:如,插放一段本校教师按课本演示制备溴苯的录像带,只见该教师按课本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把苯和少量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瓶口,立刻,园底烧瓶内发生剧烈反应,棕黄色的溴蒸气与溴化氢一起逸出,导管口虽可观察到白雾,而溴蒸汽的棕红色更加明显,锥形瓶中的水也变为浅黄色,教师和前几排的学生被溴蒸汽、溴化氢气体呛的直咳嗽,教师还要打开该装置,倒出该反应的产物溴苯供学生观察,这样污染更加严重……学生看到此时立刻联想起自己上这一堂课的情景,大家都会有同感,该实验污染严重,药品用量太大,反应速度难以控制,而且效果不明显。教师乘机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单质溴、苯及反应产物溴苯的性质、特点,设计改进一套污染小,易于观察的装置。实验中师生深受溴蒸汽、溴化氢毒害的镜头深深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而讨论热烈,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指出该实验的不足:如,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加速了液溴的挥发,应添加一除溴装置,同时也可消除溴蒸汽对观察溴化氢形成白雾的干扰。②该反应在有催化剂时才进行,反应物与催化剂应逐步接触,以便于反应得到控制。③该装置应具备不打开反应器就能取出反应物溴苯的功能,这样既利于观察又保护环境。根据上述特点和要求,有的同学很快拿出了草案,有的同学要去查找资料,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室动手操作,检验各自的方案,在操作中有些同学发现自己的方案设计太繁索,操作也过于复杂,有些没有实际意义.整个室验室里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着,反复操作着,那专注的神情不亚于一个科学家,他们既偿试了众所周知的挫折,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对溴、苯及溴苯的有关性质、实验原理、操作过程都被深深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改进比武,并进行展评。看着自己的展品,学生成功心理的兴奋源被扩大,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问题不断探索的欲望,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这种快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投入新的目标行动的强有力的先导动力。
  2.开放实验室与学生的行为投入
  行为投入是一种基本的投入形态,研究者指出:行为投入是指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是否积极,也有研究者认为,高度集中选择挑战性问题,努力程度强且持续性高是投入的学生的主要表现。交给学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独立自主地发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进而有所发明,使其积极、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但在设计实验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挥。如:(1)区别真丝和化纤;(2)自制皮蛋;(3)水质检验;(4)鉴别含碘食盐与无碘盐;(5)测定Na2SO4和NaCl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
  学生按自己的程度、能力选择题目后,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找资料,钻研实验原理和技术,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在此期间经常有同学主动来找老师请教问题,讨论实验方案,这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自觉性。实验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成了活动中的真正主体,由原先的“要你做”变为“我要做”,操作中学生做得十分认真、仔细和一丝不苟,那种成就感是无法在课堂上体验到的。失败了会认真分析,虚心讨教争取下次成功。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而且增强了师生感情,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纪律、学生在各方面的投入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实验室的开放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强化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实际投入。在这样的活动课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不少化学知识。这种通过情景记忆获得的知识,往往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组织化学活动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新型课程,有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意义重大,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