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探究

【作者】 何丽琼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情,还能使语文教学中情感的缺失找到解決的途径。情感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也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情感教学;高中语文;有效应用

  人类丢失情感就像是行尸走肉。同样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丢失了情感,也就像是干嚼文字,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理解能力低和对语文提不起兴趣的现状,主要原因就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对语文感到厌倦。就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经过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本就有自己对语文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产生了厌倦感。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老师太过关注学生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削弱。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找到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缺失的途径。
  二、优势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生动化和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来打动学生,不仅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待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比较热情的学生的情感就非常丰富,而有些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情感就比较隐藏,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身心真正处于所营造的氛围中,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进而充分调动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书籍和文学作品,要同时注重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为学生情感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得情感教育更好的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2.确保教学语言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教学语言是描述情感的核心因素,特别对于高中语文来说,丰富趣味的教学语言能够更好的渲染情感,所以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情感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不断丰富和提炼自身的教学语言,比如:在朗读课文环节,教师在给学生具体演示时,不能生硬的读,一定要饱含情感的朗读,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用自己的丰富情感来带动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措施
  1.开展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模式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思想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模式,它通过有情感的环境活动产生良好的心理气氛,通过寓情于景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就比如说,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看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学生通过相关视频和图片可以感受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文中将焚尸废墟、毒气室与雏菊放在一起描写,这有什么意义?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这“生”与“死”的对比画面,使学生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感受到作者呼吁人们珍爱生命,倡导和平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开展情境教学模式应从教材内涵出发,通过多媒体来帮助有效的开展,在开展情境教学的同时,有必要配合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让情感教学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
  2.根据文章特点采用不同情感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他们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去区分,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文章的情感特征采取不同的情感教学方式。比如,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感的文章。因此,在学习这种文章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到苏轼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并带领学生了解到苏轼的相关作品,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出苏轼的思想情感,让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而《雨巷》是一篇比较优雅的文章,它的语言方式比较轻柔缓和,文章的表达也比较舒缓。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培养感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到文章的思想。在语文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分析每篇教学文章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情感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巧用语言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传递情感离不开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教师要重视对对语言的正确运用,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具有丰富的情感意识,对生活抱有激情与幻想。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发挥语言的重要作用,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利用生动化的描述、激情化的演讲,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
  在进行语文课文学习时,教师应当采用充满激情、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文章讲解,避免语速过于单一、内容过于直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学习不同的文章体裁时,教师可结合文章特点采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知识讲解与传递。如:讲解情感基调较为深沉的文章时,教师可选择低沉的语调;讲解情感基调较为高亢的文章时,教师可选择激情的语言等。同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充分感知文章情感,通过对教师语调、情感的感知,学生可充分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方式中常见对情境教学的应用,情感教学方式更是离不开对创设情境的运用。通常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制作课件,配合生动的教学语言、音乐艺术等,将课文营造出的情境进行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文章主题。教师可利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启迪思想、激发想象。
  综上可知,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的方式,运用情感教学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在运用情感教学方法时,可采用多种有效途径,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利用情感教学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占良.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2):61-61.
  [2]徐晓琦.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