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巧用班级文化,进行班级管理

【作者】 王艳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家园。班级文化作为学生茁壮成长的精神氛围,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先决条件。文章自“班级文化”培养着手,提出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重文体活动的开展,培养班级认同感、归属感;善于捕捉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等,进行班级管理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管理;文化;班级 

  一、前言 
  班级文化是围绕着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成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的集合体,是一种带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文化。班级文化的教育意义是显著的,优良的班级文化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班级文化将会削弱教育教学工作,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总的来说,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要素,在学生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巧用班级文化,进行班级管理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家园。班级文化作为学生茁壮成长的精神氛围,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先决条件。怎样建设班级文化,笔者建议自如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当学生处于书香弥漫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神圣的庄严感,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不自觉地会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是重要的育人基地。在高雅、优美、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中,更容易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间的心灵,刺激学生积极学习。进一步而言,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本教材、每一个角落,都更具教育意义,富有教育作用。 
  由此,作为班主任教师,首先应该从班训着手进行,在黑板的上方我用“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名言警句,来警示学生,鼓励学生正确而又积极地对待每一次考试。同时,墙壁上张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勤学出真知,勤练出真才”等名言,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班级书架上,装帧典雅的书籍,让学生涉足更多的经典文学。窗台更不能放过,放几盆兰花、海棠等等,让他们静静的生长、开花,吐露芬芳,增添班级一份安静和安谧。在这样的氛围中,无论你有多烦恼,只要一走进这种氛围的教室,立即会被如此浓烈的文化气息所感染,自然而然的就想去学习什么。 
  2. 注重文体活动的开展,培养班级认同感、归属感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由动机引起。动机作为内在动力,有效推进个体活动。马斯洛需求理论由五个层次决定,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最高层次的是归属与爱的需求。在高层次需求中,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形成,进而刺激个体向前发展。而归属感的形成,有赖于认同感,取决于他们能否按自己的理想发展,能否满足其生理和心理过程中获得所需营养补给,这其中包括是否受尊重、是否被认可等等。 
  日常管理中,要善于捕捉时机,充分利用每一次的文体活动,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热枕,体会其作为班级主人的兴趣。比如:校运动会中,班主任没有直接干预他们的入场式选择形式,而是安排分组安排学生讨论,提出可行性方案,同时提交班委进行讨论决定。运动会进行中,安排学生组织啦啦队,让无论在场上还是在场下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场赛事中去。每一个比赛项目结束后,无论运动员获得没获得名次,都要安排学生上前搀扶、递水。细微之处见真情,很多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自己拼搏在运动赛场上,当感到筋疲力尽,难以支撑时,是学生的呐喊声、助威声,给了我无尽的动力。而在这种氛围中,真切地感受到作为班级一员的自豪感。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等活动中。 
  3.善于捕捉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归属感的作用下,学生将更加团结在一起。而要想向前进步,学生在班集体中必须要有责任感。可以说,没有责任心的个人,将会碌碌无为;没有责任心的班集体,将不会形成发展的动力,更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而高责任感的班集体,有赖于对班风、纪律、学风等方面的严要求。班纪班规,是由学生干部主持召开的班会上经由全体学生积极而又热烈的讨论后形成的,班会上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情远远超乎我们的意料。为了是否需要规定中午自修时间、为了争论学生是否需要违纪惩处制度,学生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说“我们已经长大,我们需要自己管理自己,不需要什么班纪班规来约束。”有的说“严明的纪律是成功的保障,我们需要纪律来约束我们”等等,最后由同学们自己制定的班规他们都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现在很多学生在家里与家长很少沟通,原因在于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没有把他也当成家庭的成员,家务事从不顾及孩子的意见,忽视了孩子日益增长的主体意识。要建设班级的文化氛围决不能忽视这种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实际上是责任意识的一种雏形。珍视和逐渐培养他们这种责任意识对他今后对事业、对工作、甚至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都是一脉相传的。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需要捕捉每一次机会。自身边小事开始,比如:清洁卫生的保洁、帮助生病在家的同学补习功课等;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班级责任感,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