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探究

【作者】 邓 苹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苟角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学是师生平等上的对话。而实现这个效果就需要我们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他们主体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主体作用;发挥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激励。而小学语文,作为学校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不仅利于师生双边互动,提高对话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多种能力培养。传统语文教学,过多的“填鸭式”教育,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在今天,我们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跳出语文教学的误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因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自身是内因,主动权在学生自身。因此,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对教学的彻底理解和本质回归。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学生主体作用,是传统教育走向新课改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第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符合当前教学主流价值观。当前,教育的改革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
  第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践行新课标的首要要求。新课改是新课标为指导,教改的一个体现就是看教师是否正确践行自身角色,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人,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二、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由于长期形成的接受式习惯,扼杀了学生主体性,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灌”,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进主体性策略,就需要我们创新策略。
  (一)创愉悦氛围,促学生乐学。愉悦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记得有一次,为了让全体学生专心听同学朗读,我严肃地说:“等同学读完,我要请人来找错,找得越多越好。”没想到刚才举起的小手都缩回去了,没人敢来读了。我意识到严厉的挑刺对学生勇敢和自信的打击,马上微笑着说:“那我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再来评一评哪儿读得好,好不好?”话音刚落,无数小手又高高举起。结果,积极主动来读的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听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轻松愉快中,学生得到了听、读、思、评、赏等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要像知心朋友一样,民主平等,用春风般的语言交流,用细雨似的深情熏陶。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挂在教师嘴边的应是‘真好”、“真棒”、“真行”、“真不简单”;当学生表现不佳时,不妨笑着说“没关系”、“再想想”、“你一定行”,等等这样的激励话语,让学生如沐春风,生气勃勃,畅所欲言,驰骋想像,敢于创造,深切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二)激参与意识,促学生愿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需要是个人积极性的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己的需要,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意识,学生每一次读书,每一次思考,每一次笔记,每一次练习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要鼓励,相信自己能与众不同地做好。增强学习自信。教师的课前激趣,如“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课中启发,如“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课后激情,如“读完课文,你最想对大家说什么?”、“你能把文中的故事演一演吗?”教师的这些温情式的,又带着激励的“导”的语言,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满足求知需要增强动力,鼓励他们自主发展,从中获益。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才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做到的。
  (三)教主动学习,促学生会学。新课程改革必须依靠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选择的教学方式不一样,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课堂上懒于动手、动口、动嘴和动脑,学习效果差,因此语文教师要教学生主动学习,一要组织学生充分读书,做到初读课文时学生自己试读、轻声读、自由读,并圈点勾划重点疑难;细读课文时带着问题默读,自由读,选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自己喜欢的反复读;精读课文时教师点拨引读,指名读,大声诵读,分角色读;研读课文时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二要求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在自学中做到“我想知道什么”、“我读懂了什么”、“还可以怎样理解”。三要教导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不这样行吗?为什么?”。四要鼓励学生踊跃表现,达到“我来说”、“我来读”、“我来画”、“我来演”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信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愉快参与,创造性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延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策略[J].情感读本,2016年。
  [2]高加芬,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探究[J].学生之友,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