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
【作者】 吕红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行知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形式单一的数学作业容易抑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抑制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呼唤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设计开发出多种形式的数学作业,是一线数学教师落实课标精神义务,这需要每个教师细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多样华”的数学作业过程中学习数学,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
“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老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这就要求老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支去考虑,来提升教学作业的设计理念。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手工类的作业: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美工类的作业: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认识的应用价值。拼图类的作业: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物体,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选好题进行练习,评讲时尽量进行变式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逐渐领悟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后,遇到不熟悉的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反思。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自己的备课、上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反思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同样,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反思,反思上课没听懂的地方,反思练习、作业和测试中做错的地方,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专心、细心、耐心”,是否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教育学生,失败不可怕,虽然失败了,但是你经历了,实践了。反思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关键,预示着你已经成功了,因为你从中获取了经验和教训,长期积累,就成了你的宝贵财富。所以说,当老师已经成为了学生的朋友,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学生,而学生又有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有发散的思维、创新能力,能够反思自己时,学生学习数学不再是难事,数学成绩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北师大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第7、8期合刊
[3]小学数学分层布置家庭作业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
“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老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这就要求老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支去考虑,来提升教学作业的设计理念。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手工类的作业: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美工类的作业: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认识的应用价值。拼图类的作业: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物体,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选好题进行练习,评讲时尽量进行变式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逐渐领悟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后,遇到不熟悉的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反思。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自己的备课、上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反思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同样,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反思,反思上课没听懂的地方,反思练习、作业和测试中做错的地方,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专心、细心、耐心”,是否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教育学生,失败不可怕,虽然失败了,但是你经历了,实践了。反思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关键,预示着你已经成功了,因为你从中获取了经验和教训,长期积累,就成了你的宝贵财富。所以说,当老师已经成为了学生的朋友,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学生,而学生又有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有发散的思维、创新能力,能够反思自己时,学生学习数学不再是难事,数学成绩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北师大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第7、8期合刊
[3]小学数学分层布置家庭作业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