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应用
【作者】 罗 荣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华严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合作学习策略在其中的应用实效,就需要科学分组分工,使学生各施其职。而我们教师在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主题之后,要参与到学生合作中去,通过引导,让学生更好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应用;有效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就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而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中。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效果明显,大大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积极效果。而且,在这几年的实践中,长期应用这种方法施教,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组内的学生为了荣誉无论在课堂发言,还是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下面,我结合自担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合作学习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成员分组分工要明确
实施合作学习策略,首先就要科学合理的分组。有了好的分组后,还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体担当什么角色和作用还要进行分工。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开始时,学生才知道各施其职。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同时还要设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也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适时调整,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小组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一些“特殊”的学生才能会冒头,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粆兄,及时进行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二、合作交流主题要科学设计
实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策略,是否有成效,前提是组织,而关键是我们合作探究的主题是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关键点设计,不仅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达成了教学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制定出合理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难易适中的,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考价值的探究任务,最好是围绕主要内容而形成的“问题串”,这些拾阶而上的“问题串”不仅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和提示性,还能引导学生在步步为营的探索中感受到学习快乐。当一个问题多数成员可独立完成时,问题的结论、思考角度具有相对唯一性时,或者探究问题太易或太难时,那么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另外,学习内容要多元化,听、说、读、写、演各项训练要相互穿插渗透其中,除小组讨论外,还可采取辩论、竞赛、演出、朗诵、展览等多种方式,让合作多样化地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教师要参与到学习合作学习中去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角色作用,新课标为我们定性为,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策略取得实效。因为有了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交谈与老师交谈,还有教师的适时的点拨引导,有学习方向和捷径。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这些非语文品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师生相互交往而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四、要注重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语文实践
教学策略总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合作学习策略也同样如此。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这是策略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合作能力时,还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多接触语文材料,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途径中发展语文素养。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生动、准确、有较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要培养学生会表达,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老师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可以在黑板上提示学生汇报的流程,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鹬蚌相争》时,要求学生围绕鹬和蚌之间的争论谈谈谁更有道理。通过合作讨论,给予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就会从中探讨出许多新的观点,感觉到他们既有对的一面,也有错的一面,但对各自让步的做法都是认同的。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然后我稍加点拔,再给学生制定一个汇报提示,学生只要根据老师的提示就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人的诸多发现了,这样就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策略实施,我们就应该科学实施,这不仅具有时代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具有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让学生在合作协助中共同解决语文问题,发展语文素养。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又能发展多项能力,真正地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韦勤,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J].南北桥,2017年。
[2]严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年。
[3]王明,浅谈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应用;有效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就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而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中。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效果明显,大大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积极效果。而且,在这几年的实践中,长期应用这种方法施教,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组内的学生为了荣誉无论在课堂发言,还是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下面,我结合自担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合作学习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成员分组分工要明确
实施合作学习策略,首先就要科学合理的分组。有了好的分组后,还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体担当什么角色和作用还要进行分工。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开始时,学生才知道各施其职。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同时还要设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也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适时调整,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小组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一些“特殊”的学生才能会冒头,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粆兄,及时进行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二、合作交流主题要科学设计
实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策略,是否有成效,前提是组织,而关键是我们合作探究的主题是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关键点设计,不仅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达成了教学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制定出合理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难易适中的,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考价值的探究任务,最好是围绕主要内容而形成的“问题串”,这些拾阶而上的“问题串”不仅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和提示性,还能引导学生在步步为营的探索中感受到学习快乐。当一个问题多数成员可独立完成时,问题的结论、思考角度具有相对唯一性时,或者探究问题太易或太难时,那么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另外,学习内容要多元化,听、说、读、写、演各项训练要相互穿插渗透其中,除小组讨论外,还可采取辩论、竞赛、演出、朗诵、展览等多种方式,让合作多样化地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教师要参与到学习合作学习中去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角色作用,新课标为我们定性为,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策略取得实效。因为有了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交谈与老师交谈,还有教师的适时的点拨引导,有学习方向和捷径。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这些非语文品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师生相互交往而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四、要注重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语文实践
教学策略总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合作学习策略也同样如此。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这是策略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合作能力时,还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多接触语文材料,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途径中发展语文素养。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生动、准确、有较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要培养学生会表达,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老师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可以在黑板上提示学生汇报的流程,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鹬蚌相争》时,要求学生围绕鹬和蚌之间的争论谈谈谁更有道理。通过合作讨论,给予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就会从中探讨出许多新的观点,感觉到他们既有对的一面,也有错的一面,但对各自让步的做法都是认同的。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然后我稍加点拔,再给学生制定一个汇报提示,学生只要根据老师的提示就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人的诸多发现了,这样就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策略实施,我们就应该科学实施,这不仅具有时代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具有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让学生在合作协助中共同解决语文问题,发展语文素养。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又能发展多项能力,真正地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韦勤,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J].南北桥,2017年。
[2]严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年。
[3]王明,浅谈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