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如何利用互动教学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作者】 董 玉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从古至今,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堂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的明显特征,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亲近老师的同时增加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关键词】 小学音乐;互动教学;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音乐互动教学
音乐互动教学是指,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老师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根据课堂上的状况,灵活有效的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抛弃对音乐学习的误解,正确的认识到音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然后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互动教学的意义在于改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导致的课堂气氛涣散、学生对音乐兴趣淡薄、教师管理困难等问题。
二、如何利用互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提升教师自身教学魅力
学生对老师的信服程度也就是教师的魅力,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学生一般对于喜欢的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课程,上课就会更加的专注,这样就能在无形中提升课堂效率。因此,小学老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努力的提升个人魅力和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做到用笑容感化学生,努力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自身音乐专业知识素养,得到学生的信服。?
(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就先要让他产生兴趣。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和兴趣不单是听听音乐那么简单,这需要老师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欣賞《丰收快乐而归》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了解音乐所体现的氛围,我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感受音乐的强弱。学生想要有效的完成,就要全神贯注,丝毫不能分神。这样既避免了听觉疲劳,还使学生感受了音乐的情绪。
(三)创造情境,引导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情感和认知的相互结合,生动形象的进行教学。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课本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通过改善环境,营造出音乐教学的氛围。其次就是借助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想要表达自我的动力,并且可以增加情境演示的内容。
(四)做好教学准备
学生是音乐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特点,提升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互动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此外,充足的教学准备是保证音乐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教师对于教具、教材的准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师生互动性的实效。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互动环节,在设计中要结合教学任务进行设计,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考虑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分组交流、分组研讨、分组汇报、小组合作表演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形式上要多样化,比如在教具的运用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各种打击乐器来实施音乐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打击或发声乐器以提升课堂的新鲜感,采用多种课堂拓展和延伸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堂教学互动内容更具多样性。比如针对唱歌教学而言,伴奏形式可以打破以往老师只采用的钢琴、电子琴的伴奏形式,完全还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鼓乐、钟乐来实现。
(五)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教学互动要注意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要结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是审美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音乐教学也在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创新。比如对于二胡独奏曲《赛马》的审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曲子中内在的艺术魅力。教师在组织音乐审美中可以穿插讲解一些有关主奏乐器二胡方面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赏析乐曲的艺术性,比如可以在听赏时利用画旋律线的方式逐段欣赏,然后进行对比。还可以利用节奏游戏来比较强弱的变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是引导,因此可以在欣赏和分析完乐曲后让学生描绘一下脑海中的情景,让学生运用绘画、诗歌等形式表达听到了什么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去领略音乐的艺术美,学生在审美中要带着相关的问题,要有目的去审美,在听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表现方式,理解节奏和旋律等音乐要素。在体验音乐艺术的同时,强化了音乐知识的学习,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六)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在音乐课堂的互动教学中,互动内容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结合互动教学进行创新,要消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或者是老师不停的弹,学生不停的唱的种种弊端,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别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倾听他人的总结,起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的互动效果更加的明显,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的轻松、愉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互动、为了给学生的思想交流提供平台。它体现的是思想上的碰触,可以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提升,还能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相互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达到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互动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的纽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所以互动设计对于音乐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互动设计,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将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设计的依据,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沈丽靓.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案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6(9).
[2]颜欣锐.让音乐课堂“互动”起来[J].西江月,2015(4).
【关键词】 小学音乐;互动教学;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音乐互动教学
音乐互动教学是指,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老师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根据课堂上的状况,灵活有效的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抛弃对音乐学习的误解,正确的认识到音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然后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互动教学的意义在于改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导致的课堂气氛涣散、学生对音乐兴趣淡薄、教师管理困难等问题。
二、如何利用互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提升教师自身教学魅力
学生对老师的信服程度也就是教师的魅力,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学生一般对于喜欢的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课程,上课就会更加的专注,这样就能在无形中提升课堂效率。因此,小学老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努力的提升个人魅力和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做到用笑容感化学生,努力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自身音乐专业知识素养,得到学生的信服。?
(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就先要让他产生兴趣。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和兴趣不单是听听音乐那么简单,这需要老师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欣賞《丰收快乐而归》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了解音乐所体现的氛围,我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感受音乐的强弱。学生想要有效的完成,就要全神贯注,丝毫不能分神。这样既避免了听觉疲劳,还使学生感受了音乐的情绪。
(三)创造情境,引导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情感和认知的相互结合,生动形象的进行教学。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课本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通过改善环境,营造出音乐教学的氛围。其次就是借助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想要表达自我的动力,并且可以增加情境演示的内容。
(四)做好教学准备
学生是音乐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特点,提升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互动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此外,充足的教学准备是保证音乐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教师对于教具、教材的准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师生互动性的实效。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互动环节,在设计中要结合教学任务进行设计,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考虑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分组交流、分组研讨、分组汇报、小组合作表演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形式上要多样化,比如在教具的运用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各种打击乐器来实施音乐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打击或发声乐器以提升课堂的新鲜感,采用多种课堂拓展和延伸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堂教学互动内容更具多样性。比如针对唱歌教学而言,伴奏形式可以打破以往老师只采用的钢琴、电子琴的伴奏形式,完全还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鼓乐、钟乐来实现。
(五)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教学互动要注意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要结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是审美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音乐教学也在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创新。比如对于二胡独奏曲《赛马》的审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曲子中内在的艺术魅力。教师在组织音乐审美中可以穿插讲解一些有关主奏乐器二胡方面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赏析乐曲的艺术性,比如可以在听赏时利用画旋律线的方式逐段欣赏,然后进行对比。还可以利用节奏游戏来比较强弱的变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是引导,因此可以在欣赏和分析完乐曲后让学生描绘一下脑海中的情景,让学生运用绘画、诗歌等形式表达听到了什么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去领略音乐的艺术美,学生在审美中要带着相关的问题,要有目的去审美,在听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表现方式,理解节奏和旋律等音乐要素。在体验音乐艺术的同时,强化了音乐知识的学习,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六)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在音乐课堂的互动教学中,互动内容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结合互动教学进行创新,要消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或者是老师不停的弹,学生不停的唱的种种弊端,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别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倾听他人的总结,起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的互动效果更加的明显,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的轻松、愉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互动、为了给学生的思想交流提供平台。它体现的是思想上的碰触,可以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提升,还能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相互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达到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互动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的纽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所以互动设计对于音乐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互动设计,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将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设计的依据,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沈丽靓.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案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6(9).
[2]颜欣锐.让音乐课堂“互动”起来[J].西江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