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马丽君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现如今我国开始快速发展,而教育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要求,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来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更好的成长,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造力;现状

  本文主要从小学美术教学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缺乏入手,首先分析了我国小学美术课程中有关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现状,针对现状而言,笔者需要澄清的是,由于本文主要从问题视角入手,因此现状中主要分析其不足与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势也是存在并且值得表扬的。另一方面是对于以上的问题和弊端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一、小学美术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盛行导致创造力缺乏
  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水平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竞争越来越大,很多父母都从孩子小时候抓起,重视孩子学习投入,注重考试,注重成绩的风向兴盛,学校里班级和老师之间也面临成绩排名,有的学校老师评优甚至和教学成绩挂钩。更有甚者,主课老师常常会占用美术课的时间来为学生补课,从而提高自己课程的成绩,而大多数美术老师也很乐意这样的安排,因为可以获得很多休闲时间并且较为轻松。
  应试教育的重视越来越严重,从而学习主课知识成为很多孩子的第一要务,占据了小学生们的大量时间,也就更加没有时间去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和加强了。美术课成了所谓的副科,不受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培养创造力的阻力十分大,导致小学生只知道学习和考试,忽略了创造力的培育。
  (二)课外班压力导致美术课减少,儿童缺乏自由空间
  除了学习成绩,家长和老师还比较注重对小学生特长的培育,而除了一些特定的课外班,一般的特长课程并不与创造力挂钩,例如现阶段家长最希望孩子学习的音乐、舞蹈、播音主持等专业化特长,都是比较死板、僵硬的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地交给孩子们固定的乐理知识、舞蹈动作、主持技能等。因此,除了学校学习,孩子的周末和假期也被各式各样的辅导班所占领,越来越缺少自己的时间,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培养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发展创造力。
  二、针对以上现状提出的有效教学建议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
  美术学科是三大艺术学科之一,而艺术学科与文化课有根本的不同,美术也有自身的特点所在,在对美术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构思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小学生脑部发育,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对美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学生的自由创造力,而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自由创造力进行进行培养,而其中最需要的是让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从而让学生能对美术有一个根本的了解,掌握学习美术的根本要素以及绘画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在此过程中所需要的是按照小学生固有的能力来进行开发,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同时发现事物的美感,从而进行创作。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造灵感进行激发
  灵感是所有艺术作品的来源,因此,灵感也是美术自由创造力的前提。学生如果在此过程中拥有丰富的美术灵感时,也需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可以让自身的灵感来通过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其变成一个艺术品,为了可以让学生的创造灵感激被发出来,教师可以在美术教育当中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从而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活动
  为了可以让学生的创作灵感有所激发,教师对于美术的课程教学可以按照不同形式进行预先示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美术教育的教学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在对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可以按照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方说,美术领域当中的吹墨绘画,以及泼墨绘画。吹墨十分有趣,是美术绘画染料在美术纸上吹动形成的流动形状。吹墨绘画的方式较为简单,并且其过程也充满了趣味性,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十分符合。
  (四)充分应用生活经验。
  绘画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生动描述,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非常详细,不过实际并没有讲述清楚,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仍旧不理解,若是美术教师将绘画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必定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使其在脑海中产生清晰表象,可以从中看出生活经验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对其做到足够重视。生活是经验的重要来源,对于艺术创作灵感而言也是一样的,必须将现实作为重要依靠。所以,在平常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给与学生鼓励和表扬,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索中,多多观察和感受等,使其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
  (五)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美术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审美能力。若是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其作品便没有灵魂和生机,同时其技能培养的难度也更大。过去,在美术教学模式中,所重视的是学生美术技能训练,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比较忽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开展与深入,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相关需求,所以在全新的时代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全面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对学生全面发展足够重视。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都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情境教学法,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通过情境创设,潜移默化培养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水平。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美术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发挥着不容替代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逐步适应社会。所以,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做到足够重视,充分应用多种对策实现该目标,主要包括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应用生活经验、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方式多样性和因材施教等。通过各种措施的应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学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J].小学生(下旬刊),2018(04):72.
  [2]陈静艳.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7(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