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任小青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高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对于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在本文中,笔者与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首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够,课前准备不足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有部分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对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强调,而不注重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灌输的方法,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以语文教材与教案为主,并且语文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或者只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课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这种不让学生开动脑筋,只是借用现成资料教学的方法无法充分地体现开展阅读教学的意义,完全失去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创新性。与此同时,还有些语文教师由于自身也存在着文化素养不足的问题,导致语文教学的内容单调乏味,没有做到与时代的发展接轨,不利于初中生阅读教学的开展。 
  (2)教师自身阅读教学能力不足 
  初中的阅读教学内容涵盖了课堂提问、解析文章、评价学生的表现等等。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急待得到提高。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进行提问,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太复杂或是太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太复杂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失去了挑战性。在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千万不能唯分数论成败,否则将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2.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兴趣不浓 
  学生在阅读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对字、词、句的学习上,没有意识到要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对文章中所传达的美缺乏感受性。比如,在中考语文的出题中,名人名句是一定会考的内容,学生为了分数,对这些内容加强背诵,反而忽略了课文的深刻内涵,与阅读教学的初衷相背离。 
  学生对阅读教学没有兴趣,表现为对语文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不愿开动脑筋,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不积极。长时间下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到很无趣,导致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严重限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2)学生的课业压力重 
  初中生学习的任务比较重,用在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比小学减少了很多,在节假日与双休日,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时间都被用在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与补习班上,时间一长,学生在学业的压力之下,阅读计划都无法实施,使得阅读效率无法提高。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究 
  1.构建良好的阅读情境,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无论在哪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积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生正值青春年少,通常会对新鲜的事物充满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其营造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自然而言的带入到阅读学习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在创造教学情境的时候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这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加逼真、更加形象的阅读情境,进而大大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苏州园林》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单一的凭借课文内容的描写以及教师简单的介绍,学生是根本无法体会到那种“江南园林甲天下,而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艺术气息。为了能够给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教师即可以在课堂适当的时机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苏州著名的四大园林的景色,如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以及留园等。这样就会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并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一边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一边体会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阅读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以及相互学习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广泛的运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其蕴含自主阅读以及互动学习两种。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展阅读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创建,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在开展小组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组间同质且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共同完成阅读学习的任务。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关于《孔乙己》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关于“我”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具体作用是什么?这时即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开展问题的探究,一些学生会提出,“我”这个人物只是文章的第一人称,让文章读起来更亲切;还有的学生会认为“我”是见证孔乙己悲剧化人生的一个人。在学生探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和说明,这样的阅读方式就会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课文的本质,进而有效提升阅读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构建良好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以及相互学习,从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仲召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11):4. 
  [2]赵倩.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及方法[J].课外语文,2017(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