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 娟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偏重于填鸭式教学与保姆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被教师搀扶着摘果子,与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相悖。如今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也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都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通常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学习的机会,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自己在化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式的引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化学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培养初中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后,再次突出强调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终身教育体系彻底将打破一次性教育定终身的传统观念;而实现终身教育,必须要以个体的终身学习作保证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迫切要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程目标中强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突出的是基础性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的是科学探究能力,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沟通能力以及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侧重的是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养成科学品质,培养对化学的情感从三个维度阐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改变了以往单一维度,即知识与技能,“一统天下”的局面,更体现了课程固有的多元价值,拓展了课程的教育功能
  二、初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指导学生预习。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节主要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以及考试,其中预习在听课之前,最能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要求主动探索,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预习的内容,积极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知识并提高比较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预习的过程是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主要的手段。教师首先要坚持检查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面对的诱惑多,加上长时间的在校学习及大量的作业,许多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没有督促和检查很难主动去完成预习,更不要说高质量的预习了。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检查促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案是一种既有利于指导又有利于检查的方式。在教学案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学科的特点,可以将同类知识归纳在一起,可以提示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来分析问题,还可以及时检验预习的效果。
  2、培养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依此作为突破口,创设化学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化学的兴趣。第一,在开课前带领学生打扫实验室,整理、检修仪器设备。第一课的地址选在实验室,边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边展示、讲解部分贵重仪器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并在适宜的晚会上做一些魔术试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其次,向学生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在教学时采用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等教学方法,及时补差并结合增开演示实验,利用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不断强化巩固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彩色胶片的发明联系照相及电影、电视;塑料联系许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到建筑上的铝合窗户,农具、交通工具等等;在介绍化学与生活的时候,可以联系到日常用品里的塑料制品、洗衣粉、肥皂汽油、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导致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两岸的居民、医院及上游的农田、工厂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介绍酸、碱、盐时,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农药、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
  4、进行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比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态度和自学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基础和保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同学自学成功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自学的作用和自学的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学动机,让学生产生稳定的自学意向,形成积极的自学态度。另外,我们要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时要求他们独立进行,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试验完成后,让学生有疑必问,并及时对实验中的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巩固。这样,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态度和自学习惯,便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总之,社会要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人才的塑造离不开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授之以渔”的伟大意义,是学生继续学习、深造、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去实践、去努力,总之,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终身受益,提高全民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