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作者】 吕红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行知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按照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为此,教师不仅要精心的预设、以达到精彩的生成;还要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性评价等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营造富有生机的学生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最终到达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数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所谓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呢?
  兴趣是前提,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景。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创设有关酒精度的情景:师:“小利的爸爸平时喜欢喝酒,当他喝下三大杯啤酒后安然无恙,可喝了一大杯白酒就醉意朦胧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因为酒的度数不一样。”师:“说具体一点”;生:“因为啤酒酒精含量低,白酒酒精含量高”。出示题板:青岛啤酒的酒精浓度为8%,茅台酒的酒精度为53%.请同学们读一读,你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数吗?含义是什么?一学生举手,老师让他站起来回答,是“百分数”。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就是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一课时,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某市去年计划造林25公顷,实际造林30公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的数学问题;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把例题以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既改变了数学学习的枯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基础,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问题。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三次学生活动:第一次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我设计的问题是:你观察到了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小组活动,观察并记录结果。第二活动是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和探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们对圆柱的特征还有什么疑问吗?生:⑴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⑵它的侧面展开一定长方形。师:你有什么办法加以验证吗?任选一个问题加以验证,并把验证的结果在六人小组中交流。第三次自学课本并质疑。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探究是关键,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⑴给学生一个创造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此话改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则可就是当前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得到的质的飞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探究性问题间距要宽,解距要长,思维坡度不要太大,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在学习这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才更有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自己去探究,从而才更有力地证明发现问题比解问题更重要,这样学生既能深入地、全面的理解问题,又能够将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从而抓住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在联系,这才是真正的思维深刻性发展的进程。这样学生学生不但发现问题解决了问题,还深刻的记住了圆锥体体积等于等底等于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学会了正确的利用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⑵给学生一定时间让自己去活动。在教学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观察、试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自主探究的数学活动都需要有时间的保障,在学习过程中要保证学生从事探究活动过程有充分时间,只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活动、去发现,才有可能有所创造,使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得到培养,例如:听一位老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测量结果有180度、183度等,大部分都180度,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呢?你们有办法自己动手验证吗?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自主探究验证,通过折一折、撕一撕、拼一拼等探究活动,大部分学生都得出正确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老师加以肯定并验证,这样同学们自己亲手探索出了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容易理解并记住,最后进行一些计算练习,举一反三就水到渠成了。
  实践应用是目的,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拓展练习。新课标指出:“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例如:学习了《统计图》后让学生统计当地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制成拆线统计图,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后,布置数学日记: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并写出测量过程,完成这种作业有一定挑战性,通过一定时间的探究体验后,使所学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有效的拓展延伸。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把自己发挥成育人的指导者。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自己去探究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实现我们老师自身的发展和业务知识的提高。所谓学生的思考、活动、探究、讨论,都是先让学生尝试与实践、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他自主学习,去发现完成,如此的教学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到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学周刊 2014.08
  [2]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研究》 科学导报 2015(02):20
  [3]吴婉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 (12) :9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