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改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策略

【作者】 王 琪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东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不单是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运用切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切实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忽视信息技术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大多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它。他们不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单方面关心骨干课程的教学。在大多数学校,英语课程的数量取代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此外,有家长更认为儿童学习资讯科技会延误主干课程的学习,影响主干课程的成绩。
  2. 学生对信息技术没有正确的认识
  许多家长或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误解和偏见,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室不遵守课堂纪律,行动自由,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同时,大部分学生以资讯科技为娱乐课程,在课堂上玩游戏、网上聊天等,使得资讯科技课程失去原本的意义。
  3.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点的明显差异,一些家庭生活水平较高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了信息操作的水平。相反,一些条件较差的学生在计算机方面接触时间较短,所以,使得他们很难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知识。这两者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然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采用单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同,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二、改革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
  1.科学合理安排过程,精炼提纯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阶段就要制定出切实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规划有序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之间的链接要平顺、自然,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真正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例如,在“Excel的排序、分类汇总等数据统计功能”的相关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数字的输入方法;掌握冻结窗口等输入技巧;(2)学会使用Excel排序、分类汇总等功能进行数据统计;(3)学会多表格之间复制数据;(4)进一步熟悉表格修饰的方法。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中,以班级卫生评比为例,进行表格相关操作的教学,教师首先进行制作表格的示范,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构思检查统计表。第一步,更改工作表名:在工作表名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上选择“重命名”命令,并输入新的工作表名称即可;第二步,输入编号数字:选中“编号”一列中的A3单元格,将输入法切换为英文输入法,先输入单引号,再输入01,然后回车,最后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完成对所有编号的快速输入;其次,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完毕后可以选出学生代表进行重复示范,使用求和功能和自动填充功能最终完成合计成绩的计算。最后在课堂总结过程中,得出三点结论:(1)在Excel中,不同类型的数字,有不同的输入方法;(2)输入大量数据时,为了保证表头标题始终可见,可以使用冻结窗格的技巧;(3)使用分类汇总功能,能够分类统计出相同类别数据的总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等,但在分类汇总前需要先进行排序,使得数据能够按照分组进行排列。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其实践操作练习为主线的基本原则,这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快速地进入学习活动中,便于学生带着思考进入学习情境,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完善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为以后的教学和复习奠定基础。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次加以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素养等多方面问题展开评价,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是否达到了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构等等,避免学生感到压力的同时,客观地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FrontPage2000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了解创建网站的一般步骤”、“掌握网页制作基础知识”和“掌握管理网站的一般方法”为标准,再对是否能够将以前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知识的实践中,和是否能根据学习任务需要,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并合理地运用新知识和操作。针对某一课知识的学习内容评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学生对于本节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够有效反应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综上,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虽与其它课程的教学内容大不相同,但其具有学习工具的特点,确定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模式,还应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充足的实践机会中掌握计算机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娜.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68.
  [2]黄晓鸿.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8,20(0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