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作者】 邓学录

【机构】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榆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程体制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情感教育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水平,将课本知识与情感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愈发重视情感教育发挥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借助于有效的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学中的一大重点方向与趋势所在。当前,初中的情感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受到普遍的认可与推广,特别是对初中的语文学科来说,情感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需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教师能够尊重学生,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能够养成健全的人格。而初中的语文教材上有些课文能够表达出深切的情感,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善于引导学生与课文的情感形成共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还能够学会表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情感教育说的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依据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特定教育目的的需要下,所开展的情感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而言情感教育就是说在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能够在理论指导与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将自己的情感、课文中的情感转移到学生身上,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与交流,进而使得师生间的情感能够达到统一,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出一种较为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课文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另一方面,开展情感教育,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尊重,教师也能够更全面的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一)在课前进行情感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课前语文知识的情感导入是重点组成部分。虽然课前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占用的时间较少,但是其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散步》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比如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在大屏幕上打出歌词,让学生谈谈歌曲让人感动的原因,由此导入课文。因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课前播放歌曲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感人的歌词,使其感悟到亲情可贵。
  (二)善于寻找文章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善于开展情感教学,能够从课文中挖掘与学生情感相契合的角度,使得学生能够与课文之间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为此,初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就需要能够善于思考,寻找学生与课文内容、情感的契合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比如说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就需要善于从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中,来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爱与想念。像是作者在车站与父亲告别时,描写的“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在作者的笔下,一个深爱儿子、不舍离别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教师在讲解这个片段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也来描写下自己的父亲,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深深的被这份亲情所感动,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领悟文章中的内涵,进而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善于营造学习的气氛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提高情感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就需要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学习的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去寻找有关的答案。像是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问问学生“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大家会怎么做?”来吸引学生回答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接着教师就可以将话题引入到要学习的课文上,“当陶渊明这位诗人迷路的时候,他却有幸忽逢桃花林,遇见一番奇妙的景象,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世外桃林的神秘面纱。”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给学生们设下疑问“这桃林有什么特别之处,”之后邀请学生来各抒己见。学生带着问题来了解整篇课文,就能够有一个学习的目标,加深对文章内容、思想的理解。借助于设置悬念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思维保持在一个积极的状态,跟随老师讲课的步骤,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重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灵活的运用有关的教学手段,借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寻找学生情感的契合点等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能力。为此,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情感教育教学手段,将课本知识与情感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利,赵宏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探讨 《课外语文》教研版,2016(4).
  [2]唐红娜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 《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