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作者】 王春凡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法制资源施教,不仅利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行为,使之潜移默化地养成守法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
法制教育是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所应承担的教学重任。多年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中的法制元素施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养培养,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和谐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背景下,就应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浅谈法制教育在其中的渗透。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资源
教材是老婆的凭借,是学习的主要材料。从现行教材看,教材中很多蕴藏于法制教育元素的,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元素作教学资源,就有利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资源,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例如:我在教进一法时,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12 个小朋友去野炊,有一辆限乘 7 人的面包车,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就可以对 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在教学一年级 “我们认识的数” 中,让学生猜猜65岁应该是家中的谁呢?就可以对学生渗透尊老爱幼的思想。我在上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时,授课内容是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结合讨论交通指示牌的含义渗透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例如,在教学重量单位“数”的认识,我们就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有几面国旗,教育学生要热爱国旗,懂得国旗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提高数学育人的重要效果。
二、创设法制教育情境施教
新课标对数学活动提出了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想方设法,充分利用教材中、教学中的法制元素资源,创设法制教育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时,课文首先安排了一幅教师带领学生修剪树木、浇花的情境图,情境图的顶端正中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醒目标题。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图的信息和含义之后,对他们进行了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的法制教育。
三、寓法制教育于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中施教
数学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如两点间的连线,线段最短;蚂蚁缘槐走捷径,犬击目标径直奔。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公理自在人间,做人要守公德,教学生学知识也要同时教学生学会做人。数学要发展,有些早期的概念要拓广,就需要一些限制、规定;人类要生存发展,也需要一些规定与限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生就应该遵纪守法,明礼诚信,信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数学美在于它的对称性、和谐性。正四面体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它的任何一个面都是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四心合一,它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作为底面,此时它仍然是一个三棱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旁敲侧击,教育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要安定团结,不要制造矛盾、闹分裂,不要扩大离心率,大家要一条心,学习正四面体的随意性与适应性,将来无论我们在哪里,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寓法制教育于谈笑间。
四、抓住时机开展心灵净化法制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 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在陶冶学生爱美情操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以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的 “点”与代数中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平行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因而告诫学生,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总之,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 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多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讲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
参考文献:
[1]徐大权,谈谈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年。
[2]姚五星,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新课程,2012年。
[3]陈明杨,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读写算,2016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
法制教育是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所应承担的教学重任。多年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中的法制元素施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养培养,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和谐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背景下,就应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浅谈法制教育在其中的渗透。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资源
教材是老婆的凭借,是学习的主要材料。从现行教材看,教材中很多蕴藏于法制教育元素的,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元素作教学资源,就有利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资源,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例如:我在教进一法时,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12 个小朋友去野炊,有一辆限乘 7 人的面包车,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就可以对 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在教学一年级 “我们认识的数” 中,让学生猜猜65岁应该是家中的谁呢?就可以对学生渗透尊老爱幼的思想。我在上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时,授课内容是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结合讨论交通指示牌的含义渗透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例如,在教学重量单位“数”的认识,我们就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有几面国旗,教育学生要热爱国旗,懂得国旗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提高数学育人的重要效果。
二、创设法制教育情境施教
新课标对数学活动提出了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想方设法,充分利用教材中、教学中的法制元素资源,创设法制教育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时,课文首先安排了一幅教师带领学生修剪树木、浇花的情境图,情境图的顶端正中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醒目标题。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图的信息和含义之后,对他们进行了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的法制教育。
三、寓法制教育于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中施教
数学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如两点间的连线,线段最短;蚂蚁缘槐走捷径,犬击目标径直奔。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公理自在人间,做人要守公德,教学生学知识也要同时教学生学会做人。数学要发展,有些早期的概念要拓广,就需要一些限制、规定;人类要生存发展,也需要一些规定与限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生就应该遵纪守法,明礼诚信,信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数学美在于它的对称性、和谐性。正四面体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它的任何一个面都是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四心合一,它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作为底面,此时它仍然是一个三棱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旁敲侧击,教育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要安定团结,不要制造矛盾、闹分裂,不要扩大离心率,大家要一条心,学习正四面体的随意性与适应性,将来无论我们在哪里,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寓法制教育于谈笑间。
四、抓住时机开展心灵净化法制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 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在陶冶学生爱美情操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以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的 “点”与代数中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平行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因而告诫学生,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总之,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 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多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讲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
参考文献:
[1]徐大权,谈谈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年。
[2]姚五星,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新课程,2012年。
[3]陈明杨,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读写算,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