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转化问题

【作者】 李 玉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鲁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密度相对小学都有所增加,初中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后进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的学生甚至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数学上,可依然没能学好这门课程。而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就会更感到希望渺茫。如何对这些后进生进行转化,这将是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方法探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后进生,作为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去转化后进生,因此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沟通师生情感,调动积极因素  
  对于后进生,较多的是听到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由于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激不起学习的信心,从此就会讨厌学习,甚至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恶劣行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关心后进生,善待后进生,务必做到少训斥,多鼓励,千万不可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要知道,在初入学时,他们的上进心、模仿性和学习积极性都较高,但在经过长期的反复考试“失败”后,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信心,在这关键时刻,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诱导,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为学生承担责任,说声“你没学好,我有责任”,减轻他们的思想包袱;其次,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教育他们“对症下药”,使他们懂得“人无完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此外,我对后进生坚持“五个不”: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体罚,不操之过急使后进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真心诚意的爱护和帮助他们的,感受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深刻含义,师生情感的融洽、能促进教和学和谐的统一,调动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追求进步、勤奋上来。
  二、强化分层,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造成学困生群体畏难情绪的重要原因,是“一刀切”的教学要求与模式让他们始终处于班级的边缘,考试时成绩处于班级末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畏难情绪、自卑心理,这样的消极情感极不利于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以分层模式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对学生进行认真分析,依据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一个层级都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这样的分层目标要求让学生缓解对数学学习的不良情绪,尤其是缓解后进生群体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在这样的分层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各不相同,在课堂提问、课后练习以及数学检测中都进行了相应的配套安排,对后进生进行了单独教学目标设计、单独作业布置、单独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考查,难度为中等以下,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保证教学活动与他们的学习实际状况相吻合,以便于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情感,促进整体教学成效提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首先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他们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遇到问题不愿动脑筋,直接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后进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四、建立学习小组,在合作互助中转化后进生
  新课程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宗旨。合作学习中,信息的交流主要是在学生之间发生的,学习任务的完成通常也是在同学相互磋商的基础上达成的。而且学校也很重视转化后进生,要求大家学习“洋思”经验,在学习小组里开展了“一帮一”、“兵教兵”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了一起,结成“帮扶”对子,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同时开展“三清”运动,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助`和`帮助`的行为,要求后进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向同学请教,并且能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要求好学生向别人提供热情、耐心、有价值的帮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
  五、注重肯定鼓励,增强后进生学习自信心
  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时常处于一种负螺旋的状态,这与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学生的轻视等因素有关。从心理层面分析,后进生渴望得到教师的支持、同学的肯定,但是因自身数学成绩不理想,反而经常受到责备、讽刺,在挫伤后进生自尊心的同时,还会进一步打击后进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后进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此,教师要重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引领,秉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尊重后进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现有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后进生、鼓励后进生,使得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系与爱护,帮助后进生增强学习初中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后进生提问与方程有关的旧知识,如“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在后进生回答之后通过“你真棒!”“回答得非常好!”等激励性语言加以肯定,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新课知识点的自信心。
  后进生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错误教育方式的误导、学校对后进生实际需求的不重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学生自身的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后进生历来是被学生歧视、教师忽略的群体,后进生的转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因材施教、动态评价的方式,帮助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刘 波.浅析形成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原因及其转化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
  [2]易大奎.浅析农村学校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21).
  [3]杨月华.初探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