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张志琼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福德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就要根据实践学生学情实际,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中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策略

  新课改工作在全国掀起已达数十年之久,新理念已深入教师心中,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取得可喜的课改成果。但就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这块芳草地里没有“风生水起”,像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究其原因,传统应试教育思维作祟,奉行“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教学理念,教师借助教参让学生背词语解释、背语句译文,学生被动记忆,劳苦效微,看不到成功,没有自身实践体验,于是怨声载道,没有兴趣。在课改的今天,我们要把课改的春风吹进文言文这道“玉门关”,在这片地里开疆拓土,力争取得文言文教学的新成就。下面,我结合多年来文言文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注重新课导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注重新课导入,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还能为学生放开思维、驰骋想象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我们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要知道,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语言,与学生口语和常接触的书面语都相差甚远,读起总感觉拗口、理解不通,难度大,这也是学生难以爱上文言文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变换形式的课前导入,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进行,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师回肠荡气、神韵别致的范读;讲趣味盈满、内容新颖的文言小故事,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杯弓蛇影、鹬蚌相争等;播放声像俱美、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如教学《桃花源记》等,多样化的创新导入,能给学生带来新颖性和趣味性,从而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我们建构有效的双边互动提供了动力支撑。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高效参与
  情境策略是新课改的重要策略,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趣味性、诱思性和煽情性,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催发学生主动思考,因而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就成为我们教学方法创新的首选。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应把这项新课改成果应用于其教学中,这样更利于促进学生高效参与,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课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通过精心创设文章背景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 方式,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例如在,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根据文聿的内容创设古人宴请宾客的饮酒情境,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这样教学,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我要参与”的同时,再让学生把酒宴上人们的神态用自己的行为或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在听觉和视上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髙主体性,主动投入到课文学习当中。
  三、加强美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要求多读多积累。因此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突破口,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大力培养学生语感。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以其人之见读其人之文,自然能通晓、领会其文章内容。这样读能解意,读能培养语感,加强朗读,反复地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法宝。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就能变成有感情的音响,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内容和感情,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解决理解难题,疏通文章内容
  在反复诵读之后,在“百读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我们教师要加强点拨化疑,让学生快速解决理解难题,疏通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感。文言文中字词理解是前提,我们首先应解决某些字的读音问题,在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汇意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疏通,这样才能有效理解文章的具体所指。在进行疏通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对当中字词的音进行确定,第二个方面是对当中词语的含义进行相应的疏通。很多教师都感慨,自己在课堂中讲解的非常仔细而清楚,学生做起作业来也是显得非常顺利,但是一检测就不行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得太多了,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因此,在文言文中教学中,我们还是应学生来对文本中的关键字、词等进行理解,促使他们去探究其含义,这样才能让他们理解力提高,获得的知识记忆才深刻、持久。这对于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很有帮助的。
  五、加强语文实践,内化学生知识
  在理解文章内容后,要引导学生整理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这个任务可放在练习阶段进行。也就是说,在教学完课文时,我们应加强学生语文实践,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内化,形成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字词句的解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目的。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了字词的巩固练习实践,而非是整个课文的有效应用。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其教学规律,切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也能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二娟,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学文摘,2013年。
  [2]陶荟春,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理导航,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