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作者】 刘素华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西河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致力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倘若能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有效地借助多样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其思维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一、掌握课堂提问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实现精益教学,其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紧紧围绕新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深入浅出,促进生成,借此在调动学生的新知探究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我在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在生本理念的驱使下,在发问、候答、叫答等环节应用相应的技巧,借此保证所提出的问题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问答作为课堂提问的关键环节,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课堂提问的效果。对此,我在提问活动开展中对发问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语言较为抽象或模糊,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问题将成为摆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此,我在发问活动开展中会从发问的语言、语速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
  二、强化提问引导
  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发现学生存在比较多的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同时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表现得比较无助,在回答时,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法用语言准确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引起其思考,未能结合其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难度较大。
  在课堂提问时,要能够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思考问题的兴趣,并将问题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课堂教学也因此更加和谐,更加高效。
  三、抓住提问时机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通常都比较随意,在此过程中容易与学生的思维造成摩擦,进而导致错过最有利的提问机会,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现情况,选择好最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等。
  四、突出问题的针对性、探究性、生活性
  首先,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必须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即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语文学习基础,分层设计提问内容,从而让不同等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问题的指导下深入掌握课程内容,实现语文思维、能力有效开发。为全面提高语文提问针对性,教师需要先对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师生互动、家长访谈、随堂测试等掌握学生语文基础。之后,根据不同学生语文基础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避免因为问题过难或者过易,给学生学习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保证提问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当中,通过实践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开放性、探究性语文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问题探究、讨论,从而保证提问教学更加高效。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第一次拥抱母亲》时,可以围绕“现实生活中,你与母亲之间最感动的事情或者行为”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均衡分成若干小组,并鼓励各个小组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五、重视提问交流、总结和评价
  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提问时,不仅要重视问题的合理设计,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学生在问题探究和总结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因此,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重视优化提问总结与评价。首先,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和观点,自主发表问题答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个体问题观点和看法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进行总结,根据学生问题答案进行补充和总结,从而保证答案更加准确。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提问环节的课堂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正视自己,提升自己。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回到课堂学习中来,用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用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控制好问题的内容,以确保提问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六、依据课文教学内容,鼓励自主提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问题理解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其主动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表达自己的疑惑,并将自己的观点展现出来,促使小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并高效地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一文的教学时,教师会向所有同学征求问题,要求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师会指定一些学生将问题表达出来,同时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其敢于表达。在阅读某一段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段落内容合理安排提问的内容。教师会根据学生提问时的表现给学生指出问题,并进行表扬,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并配合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
  通过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进行自主提问,是一种学习的反思,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在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提升学习的能力,学习到更加广泛的知识。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说,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出并更好地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引导与激励等方式,实现良好的互动效果,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并逐步提升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的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奕.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探究课堂提问艺术[J].考试周刊,2018(53).
  [2]王珏,王凤玲.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