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小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策略探究

【作者】 唐 杰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共和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其成为学习主人。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教给学习方法和加强课堂点拨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主体作用;学习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走出来,成为“我要学”、“我要读”、“我要写”的主人。我们知道,传统教学,由于过于追求“教以应试”,教师的“满堂灌”让学生形成了接受式学习习惯,扼杀了主动性。要使习惯成自然的学生主动来学习,我们就必须要想方设法使其变为主动。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激发主体性,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才是我们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对话的重要前提。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让小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认识自我角色
  有效的语文教学中,一个课堂,不能“容”两大主体,只有澄清角色,才能各自充分发挥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主体,“教师中心论”已被否定,倡导学生主体论。而教师就是为学生主体学习服务的。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工作的我们,要认清自我角色,即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充分发挥自身角色作用,引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而我们教师就是化教为导,致力于学生的学,为学生主动学创设激励机制,做到多激励,多让学生体验到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我想学”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乐之者”,首先就要使之成为“好之者”,“好之者”才有“我想学”的需求。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需要是个人积极性的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激学生的兴趣,推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通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策略,让学生对自主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主体学习激情自然高涨,积极学习的情绪自然而来。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精心设计教学,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推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激趣,播放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美丽的画面,用特写镜头突出客家民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的特点,并配上乐让给学生欣赏。由于受美景激发,学生兴趣高涨,主体性瀑发,产生了探究欲。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他们乐于成为一个导游,把在学习中的“所见所闻”告诉其他同学。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都想表现一番,展示自己的主体能力。
  三、教给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让他们有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即在学习面前,能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进而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小学生不仅知识薄弱,连学习方法也很少,不能在学习面前有的放矢。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就成为我们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有“教方法重于教知识”的观念,淡化“教以应试”观念,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满堂灌”,让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课堂上懒于动手、动口、动嘴和动脑,学习效果差。在倡导学生学习主体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要教授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方法:一要在激趣的基础上,产生乐学需求,充分组织学生充分读书,做到初读课文时学生自己试读、轻声读、自由读,并圈点勾划重点疑难;细读课文时带着问题默读,自由读,选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自己喜欢的反复读;精读课文时教师点拨引读,指名读,大声诵读,分角色读;研读课文时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这当中就有如何读书的方法的引导,是让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途径,这要明确提出来,让学生知道这是语文学习的首要途径;二是要求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不这样行吗?为什么?”,要让学生知道“学起于思贵有疑”的道理,同时教给他们质疑的关键点; 三要鼓励学生踊跃表现,达到“我来说”、“我来读”、“我来画”、“我来演”的目的;四要鼓励学生学后反思,让学生在自学中自主反问:“我想知道什么”、“我读懂了什么”、“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过程有利于把获得的零碎的知识整理,知道了已懂和疑惑,便于下步的努力方向。
  四、加强课堂点拨,让学生解开疑惑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已懂了的,我们就不要花过多时间再重复,对于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集体探究,教师要灵活点拨,让学生解开疑惑。这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措施,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灵活点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良好效果,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体验学习成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有利于促进主体性更进一步的发挥。另外,加强灵活点拨,还可以把优生、特长生向更高目标引导,可以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与帮助;可以对某个疑难问题进行“抛砖引玉”,可以对学生发现和创造进行启迪,可以对学生思想感情进行诱发,可以对一种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愉快参与,创造性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小明,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J].新课程,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