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作者】 王秀鸣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育新常态下,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如何落实执行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课堂建设的重点。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从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生成之道,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生成之道

  对于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每个人都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它的基本理解还是差不多的,那就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等,当然品行修养、审美情趣等也属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课程内容,真正的帮助高中生提升语文基本能力和素质。
  一、注重原生态阅读,发挥主体性作用?
  所谓的原生态阅读,就是要求阅读主体在脱离相关文本和媒介的情况下,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知识视界,直接展开文本阅读的教学理念。阅读作为个性化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抛开阅读辅助资料,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充分调动学生阅读主体性,以便让学生在多维互动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活语文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二、借助逆向式追问强化思维深刻性
  逆向式追问主要是脱胎于逆向思维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让思维实现多方向的发展,从问题的反面探索中形成新观点、新思想,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最终推动学生语文思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逆向式追问,为学生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最终达到强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丰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创新力
  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多维交流、师生创造的过程,除了课堂交流、阅读比赛等活动外,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性活动,包括体验式阅读、即兴演讲、角色扮演等,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力。以即兴演讲来讲,这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堂活动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明确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情感的深度挖掘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深度挖掘,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多鼓励学生,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所具有的魅力,爱上语文,并能做到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深度挖掘,在情感内容挖掘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让学生体验语文内容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感受语文知识魅力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同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欣赏汉语和词汇,体验语文的魅力,同时,产生更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意识。
  六、调整教学过程,拓展学生视野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做语言知识教学,在一些辅助教育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考试以外的语文知识大纲,在教学内容上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和调整,吸引更多精彩、新颖、生动的教学模式,构建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和对知识的深层思考。课外知识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写作方面增加学生的写作材料,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的思维不仅限于课程,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七、语言建构与运用,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识字造句并能熟练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让学生有较高的语用能力,才能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文本解读、问题探究和活动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让学生进行组词、造句、仿写、作文写作,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让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言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例如,在《雷雨》这一课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在学生阅读课文时,笔者首先会让学生从课文中画出自己认为优美、出彩的句子,然后将该语句记录下来;其次,在学生们阅读完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勾画出的语句进行仿写。像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公馆见面的场景,笔者就会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语言及想象对其进行扩写,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描绘新的故事,能够增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八、注重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人们通常都会认为高中语文这个学科是比较感性化的,所以就会忽略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准确表达出来,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互动让学生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氛围,不断创新核心素养教学方式,借助分组辩论与探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语文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何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7):27-29.
  [2]赵中强.探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策略[J].学周刊,2018(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