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作者】 李小成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德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需要家长进行积极的配合。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意识的驱使下获得更好地进步。
【关键词】 高中德育;问题;有效对策
作为高中教育的基础,德育工作直接关乎高中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学校需面向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促进高中德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困境
当前高中德育工作仍残留着传统教育的影子,除此之外,还受到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具体困境。首先,要明确德育课程的定义,政治目的并非德育教育的全部。当前德育教育主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政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都与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挂钩,忽略了对学生生活规范的培养,学生政治素养高,而实践力低。这一困境同时带来了德育内容单一、乏味的问题,德育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缺乏积极联动,生活实际与德育理论之间不相契合,高中生自主意识较强,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德育教育形成“喊口号、说道理”的印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很难得到提升。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缺乏正确理解,自身德育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素养会直接反映到学生身上。教师不能给学生树立正面的德育示范者形象,学生就很难对教师产生崇敬之心,在听取教师指导时就会流于表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还发现德育教育缺乏科学的考察体系,在考核学生德育水平时,多为笔试,缺乏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考察,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为卷面分数而教学,德育工作缺乏纯粹性。
二、优化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路径
1.转变理念,坚守德育本位
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理念,切忌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应依循教育规律,坚守德育本位,加大德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应拓展德育新局面,将“成长与成人”置于“成才与成功”之前,先教会学生做一个品德过硬之人,再引导其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另一方面,探寻德育工作开展的新空间,将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终身幸福”视为高中教育的追求,归还已抢占的德育时间与空间,使传统高中教育下的“智育本位”回归“德育本位”。
2. 改进方法,丰富德育活动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則,为避免德育流于形式,结合德育的内容,针对各类班级采取不同的德育方式。在教育新常态下,还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互联网、教学软件等创新德育手段,做好网络德育管理工作,优化网上、网下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德育与教育新常态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的新特点、新要求,以多元化德育活动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在校园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活动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德育实践的最有效方式。缺少高质量的德育活动,德育教育将无法取得实际效果。学校在选择活动主题时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并在活动中积极展现自身能力,有效地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教师要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够得到升华,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强化。同时,教师要在日常的学生娱乐活动当中进行德育渗透,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通过这种渗透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够得以不断地提高,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4.做好沟通工作,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
现代教育处在新时代、新发展的浪潮当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外界信息,因此学生的心智成熟度也要远比旧时代的同龄人要强,对于很多事情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多学生在下定决心要完成一些事情之后,会在完成的过程中体现出非常好的执行力。但高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处在叛逆期,对于家长与教师提出的很多要求都表现出非常强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更加有效地先进教学方法,在与学生形成良好沟通的同时,更好地对学生的想法和心理变化进行掌握,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要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和影响,最大化地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和逆反行为。
5.结合学科教育,展开主旋律德育宣传?
德育教育涵盖各个学科的多种方面,但高中德育教育的核心还在于主旋律教育。为了抓住德育教育的核心,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育等,展开主旋律德育宣传,以各课程为主阵地,展开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等,就节日内容深化爱国教育,如建军节、建党节等节日,展开定向讲座、辩论赛等,激励学生参与,提升爱国教育的实效性。
6.教师要分清高中教育的层次
德育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中等阶段、高层阶段。基础阶段和中等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和初中生,高层阶段针对的是高中生,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高中阶段,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制订详细的德育教学目标,使德育教学工作进入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掌握德育的整体基调,抬高教育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7.德育工作内容要紧跟时代潮流
首先,时代在变化,思潮也会发生变化,高中班主任要把握住时代脉搏,摘取一些时代气息比较强的内容融合到德育工作中去,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价值,班主任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中的德育教学价值,拓展与更新德育内容来开展德育教育。除文本教育内容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将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交流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一来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二来又可以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效率。其次,高中班主任在选择德育内容的时候应该坚持与时俱进,选择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拒绝陈旧、落后的知识点一说再说。新颖的知识点不仅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就会提高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效率。
德育作为高中教育之本,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面对教育新常态的要求,学校应针对传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梳理,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注重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借助于信息技术等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跃.探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70-71.
[2]张成永.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11):11-12.
【关键词】 高中德育;问题;有效对策
作为高中教育的基础,德育工作直接关乎高中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学校需面向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促进高中德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困境
当前高中德育工作仍残留着传统教育的影子,除此之外,还受到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具体困境。首先,要明确德育课程的定义,政治目的并非德育教育的全部。当前德育教育主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政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都与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挂钩,忽略了对学生生活规范的培养,学生政治素养高,而实践力低。这一困境同时带来了德育内容单一、乏味的问题,德育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缺乏积极联动,生活实际与德育理论之间不相契合,高中生自主意识较强,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德育教育形成“喊口号、说道理”的印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很难得到提升。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缺乏正确理解,自身德育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素养会直接反映到学生身上。教师不能给学生树立正面的德育示范者形象,学生就很难对教师产生崇敬之心,在听取教师指导时就会流于表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还发现德育教育缺乏科学的考察体系,在考核学生德育水平时,多为笔试,缺乏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考察,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为卷面分数而教学,德育工作缺乏纯粹性。
二、优化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路径
1.转变理念,坚守德育本位
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理念,切忌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应依循教育规律,坚守德育本位,加大德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应拓展德育新局面,将“成长与成人”置于“成才与成功”之前,先教会学生做一个品德过硬之人,再引导其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另一方面,探寻德育工作开展的新空间,将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终身幸福”视为高中教育的追求,归还已抢占的德育时间与空间,使传统高中教育下的“智育本位”回归“德育本位”。
2. 改进方法,丰富德育活动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則,为避免德育流于形式,结合德育的内容,针对各类班级采取不同的德育方式。在教育新常态下,还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互联网、教学软件等创新德育手段,做好网络德育管理工作,优化网上、网下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德育与教育新常态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的新特点、新要求,以多元化德育活动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在校园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活动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德育实践的最有效方式。缺少高质量的德育活动,德育教育将无法取得实际效果。学校在选择活动主题时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并在活动中积极展现自身能力,有效地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教师要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够得到升华,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强化。同时,教师要在日常的学生娱乐活动当中进行德育渗透,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通过这种渗透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够得以不断地提高,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4.做好沟通工作,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
现代教育处在新时代、新发展的浪潮当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外界信息,因此学生的心智成熟度也要远比旧时代的同龄人要强,对于很多事情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多学生在下定决心要完成一些事情之后,会在完成的过程中体现出非常好的执行力。但高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处在叛逆期,对于家长与教师提出的很多要求都表现出非常强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更加有效地先进教学方法,在与学生形成良好沟通的同时,更好地对学生的想法和心理变化进行掌握,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要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和影响,最大化地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和逆反行为。
5.结合学科教育,展开主旋律德育宣传?
德育教育涵盖各个学科的多种方面,但高中德育教育的核心还在于主旋律教育。为了抓住德育教育的核心,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育等,展开主旋律德育宣传,以各课程为主阵地,展开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等,就节日内容深化爱国教育,如建军节、建党节等节日,展开定向讲座、辩论赛等,激励学生参与,提升爱国教育的实效性。
6.教师要分清高中教育的层次
德育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中等阶段、高层阶段。基础阶段和中等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和初中生,高层阶段针对的是高中生,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高中阶段,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制订详细的德育教学目标,使德育教学工作进入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掌握德育的整体基调,抬高教育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7.德育工作内容要紧跟时代潮流
首先,时代在变化,思潮也会发生变化,高中班主任要把握住时代脉搏,摘取一些时代气息比较强的内容融合到德育工作中去,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价值,班主任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中的德育教学价值,拓展与更新德育内容来开展德育教育。除文本教育内容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将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交流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一来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二来又可以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效率。其次,高中班主任在选择德育内容的时候应该坚持与时俱进,选择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拒绝陈旧、落后的知识点一说再说。新颖的知识点不仅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就会提高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效率。
德育作为高中教育之本,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面对教育新常态的要求,学校应针对传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梳理,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注重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借助于信息技术等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跃.探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70-71.
[2]张成永.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