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作者】 谢朝容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袁市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学习中需要的好习惯很多,本文仅谈了四个方面的习惯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加强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因此,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之为将来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我们知道,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惯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把此作为目标,通过系列化措施,加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语文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强化学生思想意识,也要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重要性,也没有对此去要求、培养,导致很多上完新课后才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能增强学习针对性,提高学习有效性。在平时,我们要把预习要求明确提出来,让学生去实践。例如,在教学古诗《望天门山》时,虽然文短字少,一节课就可教学完成,但我们还是应要求学生去预习实践,做法是要求学生按“画、问、析、答、提”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弄清诗的内容,自画一幅能体现诗内容的图画。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首先检查预习情况,再以馈定教,针对学生在预习中的加强疑惑进行化解教学,这样的教学的既耗时少,效果好,学生还能体验到学习成功感,既增强了预习兴趣,又发展了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参与互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是师生的对话互动。新课改倡导教学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积极配合,形成有效的双边。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而今天,学生主体论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师生。因此,这样的模式就要求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培养。为此,我们应该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熟悉这篇课文的人都知道,这篇课文前三节行文结构一致都是以“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来写的,我们就可这样施教,分“三步”教学:“学分层,理清顺序”——“抓往事,理解‘亲人’”——“读课文,体会感情”。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个人所得,争先恐后发表所感、所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渐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语文作业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当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但在实践中我们好现,有的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完成独立性不强,自觉性差,需要外力督促才能完成。这样的习惯显然不好,作为培养习惯的语文教育,我们应从作业过程中所有环节去加强培养。一是制定作业计划性,要求学生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能拖;二是作业过程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三是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四是做作业时要字迹工整,卷面要洁净整洁。培养学生作业习惯,不仅要把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更要以课堂为平台,加强检查督促,这种检查督促,实际上就是培养方法的一种,对于小学生必不可少。同时,我们应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包括按时完成的、作业质量较好的、书写工整的、态度比较好的,都应获得教师的点赞表扬。只有这样,才期进行,学生的独立作业习惯才能慢慢形成。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却需要广积蒲发。因此,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这一时间和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引导他们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秉承“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指导思想,做到课内课外两结合,以课内引课外,让学生在课内的激励下产生我们要继续探究的动机。例如,学完《太阳》一文之后,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于是我给学生们推荐了《1001个宇宙之谜》这本书,并指导他们阅读。当然,不是布置了任务,学生就要去主动阅读。这需要我们组织阅读汇报会或其他活动进行督促,才能收到实效,尤其是小学生。
  当然,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有很多习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培养。作为一线教师,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细化措施,结合内容进行。
  参考文献:
  [1]侯月玲,试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语文,2005年。
  [2]卢敬蕊,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作文,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