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实施绿色教育的策略探析

【作者】 杨 玲

【机构】 四川省仪陇县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基础性科目,在国民教育领域占据越发重要的位置。因此,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各校提出绿色教育的授课理念。这篇文章先是简要叙述绿色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将绿色教育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绿色教学路径的探寻等一系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的有效途径,随后具体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绿色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有关教育部门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层面。这篇文章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切入点,随后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可以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可以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通常来讲,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想较为活跃,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而在课堂实施绿色教育可以充分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其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5]。第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可以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绿色教育的实施是对以往传统灌溉式教学思维模式的彻底突破,在绿色教学理念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在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中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结构,逐步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实施绿色教育的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绿色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推动绿色教育,首先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的阻碍,并且打破这种僵局,让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来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 而且感性认知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果教师能够对其加以引导,并且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也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下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语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理解能力等等。此外,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就能够在一种绿色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中进一步的感受文章内容的深意。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之中,有很多文章都是描写景物的,学生们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理解,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在脑海中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就能够让这个画面更快地在学生们脑海中呈现出来。
  2.将绿色教育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主动引导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教学知识质疑、答疑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来推行绿色教育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乌鸦喝水》一文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型思维,可以根据班级同学的学习状态与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随后向班级同学提问:乌鸦喝水的条件是什么?如果用不同的器皿来装水,乌鸦会不会改变喝水的方式?等问题,让班级同学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与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与自主探究意识。
  3.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践行绿色教育
  在绿色教育中,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合理的组织学生们开展合作探究,不仅仅对于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还能够让学生们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对于让学生们质疑、探究、更好地解决问题会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适当地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培养创新的思维,养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要充分的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合作探究的优势,让学生们都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并且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说,为了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 可以把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个固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对于教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思考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让孩子们进行合作探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其他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相互之间思维的碰撞能够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就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方法。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开阔,能够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共同进步,这也促进了班级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4.丰富教学手段,探索更多的绿色教育途径。
  在给小学生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一些基本特点,他们活泼好动,性格开朗,思维比较发散,而且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改变,要能够适合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还严重的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对当前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积极的开拓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教育途径。例如,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教师们可以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课堂之中,让教学变得生活化、趣味化,教学手段也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动画片,或者是给学生们讲解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小故事,也可以与学生采取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内容讲给其他人听,这样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剧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既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对于人物的情感有进一步的把握。因此,实施绿色教育,不断的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南,李秀英 .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 施[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2.
  [2]张晓梅 .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 知 音励志,2016(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