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作者】 张吉导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我们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其科学合理地与教学内容融合,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使用;有效
教学手段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体到数学教学,其学时紧张与当代知识信息增加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数学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下面,我就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
所谓多媒体技术教学,就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它具有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等特点,并且可将图形、声音、动画引入教学,既直观化抽象知识,动态化书本知识,又能创情境营氛围,调动学生多种学习感官。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以下优势。
(一)教学资源丰富。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本,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集体制作,其中除包括教学内容外还包括教师们共同开发的大量数据和资料,是一个大型的信息资源库。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由于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见识到更多的题目类型。
(二)教学内容形象。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粉笔将教学内容静态地反映在黑板上。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材中静态的曲线图形隐含的运动变化因素动态化,以揭示图形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授数列极限时,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正n边形的边数由4,8,16,……,无限增多趋于∞时,正n边形趋于圆的过程;讲授概率论时,可借助计算机进行随机现象的模拟,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随机现象的全过程。多媒体教学的这种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感官地学习,达到加深印象和启迪智慧的目的。
(三)实现了教学方式的交互合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普通教室里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对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而在多媒体教室或教学网站,师生通过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即人和电脑、人与人、电脑与电脑之间通过不断地变向交流,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可在教学网站上发布疑难讲解、补充练习题和测验题。同时,学生可将听课中的疑难概念和定理以及课后作业和整理网站练习题中不会解的习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同样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答疑的问题和解题思路发给学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有效实践
不可质疑,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并非只需把设备放在课堂上就能发挥出来,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多媒体技术使用所需要的课件和课堂上的深度融合,才能把其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成就高效教学。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注意表达方式多样化和优化组合。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能够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信息集成和综合,并可方便地进行编辑、调出、存储、处理、呈现等操作,因此在设计多媒体CAI课件时要充分以“多媒体组合”的形式生动、动态、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如临其境、进入角色,减少信息加工转换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课件设计中,各种信息媒介的表达和组合要做到优化设计、精心选择、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每一帧画面从构图、组图、大小、颜色、文字、解说、呈现方法等都精心设计,有关音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载入的音频视图自然贴切。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和优化组合,合理提供形象素材,就能启发学生思维,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结构,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选择呈现方式,恰当把握使用时机。从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是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的呈现方式,犹显重要。有时一幅简单的画面就能触发学生的联想,一组明了的动画就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因此,在课件设计选材时,要注意内容详略得当、深度恰如其分、分量多寡适宜;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如教学“几何体体积”时,播放几何体任意旋转的动画,截出几何体横截面,将其转为正面,学生就容易建立起几何体的概念、理解和记住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需要在教学难点上下大力突破。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师想方设法的追求,如何快速实现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些重难点很难突破,究其原因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加之中学生生活阅历太过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不够全面不够具体。所以,我们应采取比较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迁移。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就是高中数学教师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实现了高效辅助,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容易。例如,在高一数学上册中“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的教学,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们就可通过直观的几何画板软件来实现,精心地将“函数”这一枯燥的内容用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把“轴动区间定”与“轴定区间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就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当然,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方式方法,其优势也是在具体应用中发挥出来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把这块好钢科学合理地应用在教学难点这个刀刃上,使其为学生数学素养提升高效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志梅,浅谈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年。
[2]林爱武,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0年。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使用;有效
教学手段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体到数学教学,其学时紧张与当代知识信息增加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数学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下面,我就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
所谓多媒体技术教学,就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它具有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等特点,并且可将图形、声音、动画引入教学,既直观化抽象知识,动态化书本知识,又能创情境营氛围,调动学生多种学习感官。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以下优势。
(一)教学资源丰富。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本,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集体制作,其中除包括教学内容外还包括教师们共同开发的大量数据和资料,是一个大型的信息资源库。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由于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见识到更多的题目类型。
(二)教学内容形象。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粉笔将教学内容静态地反映在黑板上。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材中静态的曲线图形隐含的运动变化因素动态化,以揭示图形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授数列极限时,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正n边形的边数由4,8,16,……,无限增多趋于∞时,正n边形趋于圆的过程;讲授概率论时,可借助计算机进行随机现象的模拟,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随机现象的全过程。多媒体教学的这种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感官地学习,达到加深印象和启迪智慧的目的。
(三)实现了教学方式的交互合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普通教室里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对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而在多媒体教室或教学网站,师生通过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即人和电脑、人与人、电脑与电脑之间通过不断地变向交流,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可在教学网站上发布疑难讲解、补充练习题和测验题。同时,学生可将听课中的疑难概念和定理以及课后作业和整理网站练习题中不会解的习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同样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答疑的问题和解题思路发给学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有效实践
不可质疑,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并非只需把设备放在课堂上就能发挥出来,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多媒体技术使用所需要的课件和课堂上的深度融合,才能把其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成就高效教学。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注意表达方式多样化和优化组合。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能够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信息集成和综合,并可方便地进行编辑、调出、存储、处理、呈现等操作,因此在设计多媒体CAI课件时要充分以“多媒体组合”的形式生动、动态、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如临其境、进入角色,减少信息加工转换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课件设计中,各种信息媒介的表达和组合要做到优化设计、精心选择、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每一帧画面从构图、组图、大小、颜色、文字、解说、呈现方法等都精心设计,有关音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载入的音频视图自然贴切。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和优化组合,合理提供形象素材,就能启发学生思维,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结构,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选择呈现方式,恰当把握使用时机。从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是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的呈现方式,犹显重要。有时一幅简单的画面就能触发学生的联想,一组明了的动画就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因此,在课件设计选材时,要注意内容详略得当、深度恰如其分、分量多寡适宜;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如教学“几何体体积”时,播放几何体任意旋转的动画,截出几何体横截面,将其转为正面,学生就容易建立起几何体的概念、理解和记住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需要在教学难点上下大力突破。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师想方设法的追求,如何快速实现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些重难点很难突破,究其原因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加之中学生生活阅历太过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不够全面不够具体。所以,我们应采取比较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迁移。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就是高中数学教师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实现了高效辅助,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容易。例如,在高一数学上册中“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的教学,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们就可通过直观的几何画板软件来实现,精心地将“函数”这一枯燥的内容用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把“轴动区间定”与“轴定区间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就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当然,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方式方法,其优势也是在具体应用中发挥出来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把这块好钢科学合理地应用在教学难点这个刀刃上,使其为学生数学素养提升高效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志梅,浅谈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年。
[2]林爱武,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