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以生为本,让作文教学焕发童心童趣
【作者】 陆丽娟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奠定学生作文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够使他们尽早地掌握写的方法,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那么他们今后可能很难再激起写作的欲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标》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之乐于动笔写作呢?在实践中我渐渐有了一套可行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认识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
一、放胆表达,拓展学生思维
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
1.选材求异。
如《宿新市徐公店》一文,张宇改写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乡村。疏疏落落的篱笆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两边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就像是铺了一地的金子,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地伸向远方。村边的大树早已落尽了花,树叶刚刚长来,还没有形成浓浓树阴。几个可爱的孩子正在追赶着黄色的蝴蝶。黄蝶轻巧地飞入了菜花丛中,与菜花融为一体,再也找不着了。多么静谧美好的景象啊!我情不自禁地脱口吟诵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需要提醒的是,扩写不能任意发挥、自由创造,必须紧扣原文,忠实于原文的主题和主要情节,保持原文的基本内容,大胆而又恰如其分地发挥扩展。
2.立意求异。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确立作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写“牛”,可以写小牛犊的可爱,也可以写牛的埋头苦干精神,还可以写牛的倔强脾气。
二、以课文情感为支点训练写作
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饱含强烈的感情,学生在诵读之后,往往在心中能积累起满腔的感情。教师就可紧抓住这一点来阐发深入,让学生心中的情自然地流泻而下。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写读后感、演讲稿、广告词等。
把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例文“去研究、去赏析,从中挖掘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这样长期不断的积累,定会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只是说说而已的空洞抽象的事物,其实,优秀的习作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旦能熟练掌握运用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写作技能。如:饱览了花果山的奇妙景色,当我们踏上归途时,由衷地感叹道:“花果山啊,大自然的杰作,你就像镶钳在祖国锦锈山河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积累多了自然就懂得了,运用起来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
三、方法合理,形式多样
写话训练应该坚持“从说到写,以说促写,说写结合”的方法进行。写话训练,要采用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话训练可以分多种形式:
(一)观察生活,日记起步
初学写话可以让学生从写日记开始。开始写日记时,一般从自己写起,要让学生做好观察。生活的每一天,生活的每一件事,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景物,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学生练习去观察、去写。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他们又知道了,原来写作并不是很难的事啊!让他们从小养成到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好习惯。
(二)品读例句,仿照写话
教材上读例句写话这种句式的练习很多,学生仿照例句造句应该困难不大。可以先让学生熟读例句,理解提示的词语,理解句意。然后让学生仿例句先说句子,说通顺了再写。写好了自己先评议,再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互改。这种句子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熟练写句的基础上,练习把话写通顺、流畅。
如:照样子写一写。
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山很高,高得 。
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可以 ,也可以 。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 ,可 。
四、链接生活,激发灵感随时练笔,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 为了让学生习作的种子根植于广袤的生活土壤,要经常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参观社区、踏青郊游、放风筝、踢足球、开展班级竞赛等学生玩的开心,笔下也应该有了真情的流露。玩是很开心,可是提到写作文学生却无精打采。于是我把写篇章改写成了以写片断为主的小练笔,小心地呵护着生活带给他们的乐趣。比如在郊游过后,我让学生围绕“开始郊游了”或“郊游中的我”写一个片段,孩子们愉快地提起了笔。小练笔篇幅短小,在练笔时,常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作题目,如“喜”“紧张”“后悔死了”,这种简短明快的题目,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而且为学生思维指明了方向。题目老师定或学生自己拟定。比如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来回走了3公里参观污水处理厂,由于天气突变,浮光掠影的转了一圈就回来了,我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出心中最深刻的感触,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累”“失望”然后自己选题,把感受写具体。
五、重视讲评,享受成功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我们应该努力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处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这样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与文本真真切切地对话、畅谈,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进行练笔,让课堂小练笔留驻课堂的无限精彩,真正成为课堂中一道风景线。
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认识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
一、放胆表达,拓展学生思维
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
1.选材求异。
如《宿新市徐公店》一文,张宇改写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乡村。疏疏落落的篱笆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两边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就像是铺了一地的金子,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地伸向远方。村边的大树早已落尽了花,树叶刚刚长来,还没有形成浓浓树阴。几个可爱的孩子正在追赶着黄色的蝴蝶。黄蝶轻巧地飞入了菜花丛中,与菜花融为一体,再也找不着了。多么静谧美好的景象啊!我情不自禁地脱口吟诵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需要提醒的是,扩写不能任意发挥、自由创造,必须紧扣原文,忠实于原文的主题和主要情节,保持原文的基本内容,大胆而又恰如其分地发挥扩展。
2.立意求异。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确立作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写“牛”,可以写小牛犊的可爱,也可以写牛的埋头苦干精神,还可以写牛的倔强脾气。
二、以课文情感为支点训练写作
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饱含强烈的感情,学生在诵读之后,往往在心中能积累起满腔的感情。教师就可紧抓住这一点来阐发深入,让学生心中的情自然地流泻而下。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写读后感、演讲稿、广告词等。
把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例文“去研究、去赏析,从中挖掘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这样长期不断的积累,定会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只是说说而已的空洞抽象的事物,其实,优秀的习作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旦能熟练掌握运用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写作技能。如:饱览了花果山的奇妙景色,当我们踏上归途时,由衷地感叹道:“花果山啊,大自然的杰作,你就像镶钳在祖国锦锈山河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积累多了自然就懂得了,运用起来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
三、方法合理,形式多样
写话训练应该坚持“从说到写,以说促写,说写结合”的方法进行。写话训练,要采用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话训练可以分多种形式:
(一)观察生活,日记起步
初学写话可以让学生从写日记开始。开始写日记时,一般从自己写起,要让学生做好观察。生活的每一天,生活的每一件事,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景物,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学生练习去观察、去写。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他们又知道了,原来写作并不是很难的事啊!让他们从小养成到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好习惯。
(二)品读例句,仿照写话
教材上读例句写话这种句式的练习很多,学生仿照例句造句应该困难不大。可以先让学生熟读例句,理解提示的词语,理解句意。然后让学生仿例句先说句子,说通顺了再写。写好了自己先评议,再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互改。这种句子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熟练写句的基础上,练习把话写通顺、流畅。
如:照样子写一写。
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山很高,高得 。
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可以 ,也可以 。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 ,可 。
四、链接生活,激发灵感随时练笔,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 为了让学生习作的种子根植于广袤的生活土壤,要经常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参观社区、踏青郊游、放风筝、踢足球、开展班级竞赛等学生玩的开心,笔下也应该有了真情的流露。玩是很开心,可是提到写作文学生却无精打采。于是我把写篇章改写成了以写片断为主的小练笔,小心地呵护着生活带给他们的乐趣。比如在郊游过后,我让学生围绕“开始郊游了”或“郊游中的我”写一个片段,孩子们愉快地提起了笔。小练笔篇幅短小,在练笔时,常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作题目,如“喜”“紧张”“后悔死了”,这种简短明快的题目,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而且为学生思维指明了方向。题目老师定或学生自己拟定。比如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来回走了3公里参观污水处理厂,由于天气突变,浮光掠影的转了一圈就回来了,我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出心中最深刻的感触,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累”“失望”然后自己选题,把感受写具体。
五、重视讲评,享受成功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我们应该努力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处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这样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与文本真真切切地对话、畅谈,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进行练笔,让课堂小练笔留驻课堂的无限精彩,真正成为课堂中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