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

【作者】 赵兴聪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朗诗五权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对差生的教育转化,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把差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后进生;转化

  由于数学的学科性强、逻辑性严密,因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积极性,久而久之发展成为数学“后进生”,如何转化?“后进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也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形中就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因而部分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想动脑筋,总有一种依?赖老师的心理,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境地,进而成绩越来越差;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后进生由于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很努力的学习,成绩却总是不理想,这样的学生上课听课效率低,重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问题,他们就是不明白,做题时也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贪玩好动,自控力差,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大部分后进生都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比如,数学作业还没有完成,其他人的玩闹声就早已经把他的注意力吸引了,于是放下作业就和别人一起去玩了;当天的知识没有学明白,以后就又要学习新的知识,长期积累,不明白的知识点越来越多,终于停滞不能向前。况且,数学不像语文,它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需要系统的学习,所以不进则退;师生情感,不够融洽,现在的教育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照顾的面面俱到,这时后进生可能就会由于考试、竞争等影响,感觉老师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拖后腿不受老师欢迎,再上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更加不与老师积极互动,他们会想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甚至有时会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
  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走进后进生的心灵,学会感受孩子的内心,关心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老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学会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只有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心灵,从而去关心他们,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的信任。
  善于表扬,善于找闪光点;感受成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一个班,总是有那么几个后进生。既要以满腔热情去帮助他们,刷新身上的污垢和灰尘,又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握时机,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信心。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这样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真诚关爱,树立差生信心。后进生一般都是缺乏自尊心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呢?多给问题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者的喜悦。后进生缺乏给他们机会、读懂他们的老师。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能力。所以,老师不能用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作业和考试来对待他们,评判他们。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与众不同、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进生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于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和肢体动作的演示,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效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在教授相遇问题是,学生对同时、相向、先行、后行、速度等概念不易理解。课件可以显示两个小朋友行动的方向、距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可观的画面,不仅带给学生良好的感官刺激,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内心获得喜悦和享受的同时,也使的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也更加活跃。
  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老师给予后进生充分的表扬,会让后进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如果说表扬对于优等生而言是锦上添花的话,那对于差生来讲就是雪中送炭。例如,我们班的孙祎伟。刚接这个班时,这个孩子(下转第35页)(上接第17页)毛病特别多,上课说话、搞小动作、课下不完成作业……每天几乎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数学成绩班内倒数。然而,我对他看法的改变是在一次数学课上,记得我事先在黑板上贴了几个不同颜色的小花,回答对问题的同学可以到讲台上摘取自己喜欢的一个。整堂课下来,孙祎伟得到的小花最多。当时我在班上表扬他说:“你看,这节课你认真听讲,得到了最多的奖品,同学们也对你刮目相看,这说明你很聪明,只要你以后都像今天一样,你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课下不经意碰到了他,我又对他的课上表现大加赞赏:“你课上的表现太出色了,如果能够坚持下去,我们班的数学第一名非你莫属。”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上课坐得端正,听得认真,手也举得特别高,我接着给他创造课上表现的机会,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他,同时还让其他同学以他为榜样,并将他的座位由后排调到了前面。连续几周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逐步上升,直到现在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而且比较稳定。由此可见当后进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的期望时,他们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后进生充分发言,千方百计的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帮他们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
  以礼相待,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师生之间融洽友好的关系,对于后进生学好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后进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你越是逼他学习,他越是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老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平气和地和这些学生谈话,让他们常常会不知不觉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集体的熏陶,进而找到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学校和授课老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绝对不能放弃,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转化他们。同时,我们知道对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学生、家长长时间的默契配合和不懈努力。教师和家长尤其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和热情,学会真正的理解他们,以诚相待,帮助“后进生”解决难题,使他们摆脱内心的阴影,重拾学习的信心,主动地改变学习态度,积极努力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