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作者】 柏 盛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庆华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就要实施有效教学。为此,我们应创新策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增强学习自信,这样才能师生双边共同建构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
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采取新课标倡导的有效教学策略。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对现有教学进行了一次探索实践,其目的就是解决传统教学高耗低效的弊端,让语文教学能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把此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追求,创新教学策略,让理想变为了现实,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工作实际,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凸显学生主体,强化学生成就感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就要想方设法使其感受到学习成功。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阳光,主要是让他如何发光。”而我们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模式单一,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专注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感没有了,信赖意识增强,完全靠教师的“灌喂”来实现学习的获得与内化,显然收不到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凸显学生主体理念,尤其对于那些经常受批评而自卑、胆怯、缺乏自尊心的后进生,教师更要耐心,要“长其善,救其失,扬其长,促其变”。教师要善于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他们表扬,使他们体会到被人肯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走向成功。另外,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以情感化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可能听到学生真正的心声和想法。学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就自信了,发言积极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二、丰富朗读方式,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走进语文世界,通向理解、获得内容感知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应以此为径开展语文教学。多年实践让我感受到,学生有无朗读兴趣,不只在于活动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还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感。例如,我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读活动,如“课文朗读大比拼”“诗歌朗诵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快乐。从现行教材来看,语文教材中有韵文、诗歌、童话、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练习朗读。但课文中那么多生字,那么多句式,对小学生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还是有些困难。“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朗读。例如,受日常口语的影响,学生朗读时常会出现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我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集中注意力,还采用范读的办法,让学生通过听范读减少错误的发生。又如,有些学生朗读时拉腔拉调,有些学生将轻声字读出声调……这些错误的读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教学中我通过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在朗读示范中,我们还要授予技巧方法,方式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运用现代媒体施教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手段走进课堂,成为我们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可是,学生受阅读兴趣的影响而并不践行于此,需要我们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参与阅读。这几年实践证明,能有效实现这一效果的,就是现代多媒体来辅助施教。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出示北大荒草塘的图面,简介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富饶的物产,奇特的风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烈。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又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及语言表述。这样,就把有效教学的理念变成为高效教学的现实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语文实践训练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实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实用性。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在多次与语文教材接触实践中提高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要知道,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语文教学,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训练。为此,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应打开课堂语文与社会语文、生活语文的通道,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就要实施有效教学,根据内容和学情的不同,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感受到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从而主动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我们就能把有效教学的初衷变为有效教学的现实,实现语文更好育人效果了。
参考文献:
[1]刘小梅,小学语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J].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
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采取新课标倡导的有效教学策略。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对现有教学进行了一次探索实践,其目的就是解决传统教学高耗低效的弊端,让语文教学能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把此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追求,创新教学策略,让理想变为了现实,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工作实际,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凸显学生主体,强化学生成就感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就要想方设法使其感受到学习成功。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阳光,主要是让他如何发光。”而我们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模式单一,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专注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感没有了,信赖意识增强,完全靠教师的“灌喂”来实现学习的获得与内化,显然收不到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凸显学生主体理念,尤其对于那些经常受批评而自卑、胆怯、缺乏自尊心的后进生,教师更要耐心,要“长其善,救其失,扬其长,促其变”。教师要善于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他们表扬,使他们体会到被人肯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走向成功。另外,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以情感化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可能听到学生真正的心声和想法。学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就自信了,发言积极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二、丰富朗读方式,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走进语文世界,通向理解、获得内容感知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应以此为径开展语文教学。多年实践让我感受到,学生有无朗读兴趣,不只在于活动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还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感。例如,我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读活动,如“课文朗读大比拼”“诗歌朗诵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快乐。从现行教材来看,语文教材中有韵文、诗歌、童话、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练习朗读。但课文中那么多生字,那么多句式,对小学生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还是有些困难。“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朗读。例如,受日常口语的影响,学生朗读时常会出现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我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集中注意力,还采用范读的办法,让学生通过听范读减少错误的发生。又如,有些学生朗读时拉腔拉调,有些学生将轻声字读出声调……这些错误的读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教学中我通过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在朗读示范中,我们还要授予技巧方法,方式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运用现代媒体施教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手段走进课堂,成为我们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可是,学生受阅读兴趣的影响而并不践行于此,需要我们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参与阅读。这几年实践证明,能有效实现这一效果的,就是现代多媒体来辅助施教。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出示北大荒草塘的图面,简介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富饶的物产,奇特的风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烈。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又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及语言表述。这样,就把有效教学的理念变成为高效教学的现实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语文实践训练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实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实用性。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在多次与语文教材接触实践中提高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要知道,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语文教学,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训练。为此,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应打开课堂语文与社会语文、生活语文的通道,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就要实施有效教学,根据内容和学情的不同,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感受到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从而主动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我们就能把有效教学的初衷变为有效教学的现实,实现语文更好育人效果了。
参考文献:
[1]刘小梅,小学语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J].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