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打造具有实效的音乐课堂

【作者】 孙李扬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动与静交替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要生动、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  在一节课中,设计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有效地?哪些问题是课堂生成的?等等,都需要我们一一设计到。
  请看《森林的歌声》教学片断:欣赏《森林的歌声》导入课题。
  老师: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
  学生:森林、大自然…… 
  老师:为什么?
  学生:有小鸟的声音、流水声……
  老师:由此,你想到了森林的什么景象?
  学生:小河流水、鸟语花香……
  在这简短的导课过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是学生的回答也不会偏离主题,不至于出现老师费劲口舌的引导,学生也回答不到正题上的尴尬场面。
  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运用言语的技巧采用趣味性的语言,使知识变的灵活多样,易于学生接受。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性的语言缓和紧张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紧绷的大脑获得休息,让学生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解除学生对数学的厌烦感、疲劳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民族器乐课中,讲到骨笛与乐队,开始并没有告诉学生作品的名称,我讲到:“有这样一首作品,主题音乐只有三个音,可就这三个音却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曲作者还大胆的在作品中加入了一种非常特别的声音,是你绝对想不到的,”没等我说完,就有很多学生已经等不及了,“老师快放音乐吧”“老师别卖关子了”……就这样我可爱的学生们耐着性子,带着好奇欣赏完了平时他们最不喜欢的远古时期的器乐作品。
  二、带媒体入课堂,使音乐课变得有滋有味
  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形式听音乐,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做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才会越强烈。例如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感到乏味无趣,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也感到头疼无奈。那么如何使乐理知识的教学变乏味为有趣呢?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就是一个好办法。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达到音乐表演效能的目的。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媒体”教学是培养“音乐想象”的主要途径。因为多媒体可将迷人的图画与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形、声、光、影的美,促进“音乐想象”,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感知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如: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在介绍傣族风俗时,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了傣族的服装、乐器、泼水节……并与极具代表性的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感受,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这种充满美感、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体验为先,鼓励创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体验”、“探究”、“创造”等各项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音乐这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来说,这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应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
  低年级的学生乐于表现,他们对于音乐有着很形象、很感性的体验。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身体动作体验音乐,对于他们的创造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教师应在学生的律动创造中抓住亮点,进行整合。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张娟老师执教的《这是什么》一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模仿钟表行走的动律,学生边律动边学唱新歌,妙趣横生;在歌曲《小毛驴》的表演中,抓住小主人翁骑着小毛驴得意洋洋的神韵表现;《卖报歌》中学生模仿卖报童的形象;《小列兵》中体验军人踏步的威武神气;《雁群飞》中用柔和的手臂波浪表现大雁飞翔等等。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不仅给了学生表演空间,更能帮助学生在演唱中准确地表现。
  总而言之,我们的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离开了“音乐为本”的课堂就像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音乐课堂教学就失去了生命力。“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在音乐教学这条大路上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前行,把握音乐的主旋律,体现音乐为主的综合,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实现音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