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邓 君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有效地将多媒体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阅读教学,达到快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现代教育理念已渐渐获得认可。在这几年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课堂教学融合多媒体已成为一种常态,通过实践证明,其强大的功能,的确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带来了便捷,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我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轻而易举。从实践中我们也可看到,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激趣,让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特别是在践行新课标的当前,我们教师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问题,在探索把培养目标也由原来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将多媒体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这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在人们印象中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再加上教师“满堂讲”,一种方法难免不让课堂氛围沉闷,很难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难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当信息技术走近课堂、走近语文、走近学生,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化静为动,能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课文,从而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之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时,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其作用将更加明显。例如,在教学《会睡觉的植物》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看到各种植物在白天和晚上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记住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走不出户的情况下,认识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努力追求,也是运用多媒体的重要原因。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融合多媒体优势功能,提供视频、动画、音响等多种非文字语言素材,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功效,能创设出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犹如身临其境,心领神会,从而快速破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领略成年狮子的勇猛和威武,体会小狮子学习本领的重要性。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母狮捕食的视频,短片虽短,但足以显示出母狮捕食本领的高强。此时学生对于狮子的评价就不只是抽象的文字概括了,在他们的头脑中又多了一个真实的画面。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去体会,兴趣更浓,感悟也更深。
  在突破教学难点的方式中,最好结合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还能提高突破教学难点的效率,增大课堂容量。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中,利用一些视频资料,将小白兔种菜的整个过程以鲜活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使教材中静态的文字立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对小白兔种菜辛苦的认识和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的体会就更深入了一层。教学难点突破加速了,我们就可以挤出更多时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课堂容量增大,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语文素养培养。我们知道,现行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神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适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以演助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西门豹》时,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文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课文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担当的责任非常多,如果能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将获得效果更优化。如三年级《掌声》的教学,文本中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运用多媒体呈现课题,引导回顾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的:学生首先在阅读中注意了“默默地”这个词语,我就让学生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这个词的认识,学生轻轻的读出了“静静地、悄悄的”的词语本意;然后想想“总是默默地”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想象小英都怎样“默默地生活”?请学生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读出“默默地”不被注意的感觉。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此时,再运用多媒体呈现刚才找到的句子,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自然有情有味,水到渠成。
  总之,多媒体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利器,当然,其也不是万能的,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是看如何运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石,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
  [2]李红梅,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知识窗,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