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 1.李新春 2.张 艳

【机构】 1.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胡麻营乡中心校 2.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学校德育的管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真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小学德育的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普通的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实践活动,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更是少而又少。另外,德育需要时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追求分数和工作繁忙是阻碍德育进行的原因。
  2、德育教育评价制度陈旧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平时的好人好事记录上的记录,流于形式。
  3、外部环境对的德育的负面效应
  学校在辛辛苦苦地进行德育教育,而社会上却是纷繁复杂,学生把一些不良品质当成是“护身法宝”,家庭教育不合理,甚至是对学校教育的诋毁,这些都起负面效应。社会上过多的宣传“个性发展,鼓吹自我”,也对学校德育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
  4、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1)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辍学。
  (3)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4)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5)安全问题。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5、隔代教育在经济相对不发达、交通相对不方便的农村较为常见。所谓隔代教育,就是父母外出务工创业等原因,平时孩子不得不拖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人”监护。隔代教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娇宠溺爱造成自理能力差。
  (2)庇护,致使思想品行差。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总是处处护着、帮着自己的“宝贝”,明明孩子做错的事情,有时不但不进行批评教育,还将错误说成是正确的,甚至强加错误于他人。
  (3)言传身教使得行为规范差。由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长辈们好的一面没能很好地影响和传承给下一代,而一些不良的习气和生活方式确不同程度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
  (4)沟通困难,心理问题多。
  (5)管理缺位,学习成绩差。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1、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特别要认清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改变以往的评价方法。我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为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缩短评议时间,及时反馈给家长。
  3、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制定相应的基本实践时间,并把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让学生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的检查,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了班主任的家访工作之外,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发放告家长书。学校少先队也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教育知识。
  5、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意义还不是很明确,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要让学生知道爱祖国,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
  要扭转新时期德育工作之薄弱局面,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贤达志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只要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都全力以赴,那么德育工作必将见到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