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赵勇涛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五星镇五星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使新课导入情境化,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快速化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运用这一重要工具,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为高效课堂创建服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及“班班通”工程的有效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很好地结缘整合,成为了我们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工具。而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便从多媒体走进课堂便开始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庆幸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它为教学提供了诸多方便,要发挥其巨大优势,使其成为语文高效课堂创建的良好利器。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新课开课环节,虽然短暂,但意义重大,担当着“收心”和聚焦学生注意力的重要作用,要为高效课堂奠定人脉支撑。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情绪性,不稳定性,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一定的目的意识支配。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音响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界面,逼真的音响效果,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使注意力持续时间延长,利于学生的深度观察和发展。所以,创新设计导入环节是我们教师的应着力思考的问题。从现代课堂看,良好的导入大都是情境式导入。因此,我们要巧设导入情境,针对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每节新课伊始,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功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他们信心百倍地上好每一节课,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播放了一段“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景观,再配以音响效果,学生立刻发出感慨:“太壮观了!”“我以后一定要到那里去看看!”我问:“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作者的感觉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学生立刻用洪亮的声音回答“好!”那声音饱含着学习的热情。通过观看多媒体,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刺激,使学生能更深入理解作者当时的激动心情,在情境的催发下,学生学习兴趣迅速点燃,自觉成为“我要学”主体,主动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二、引导感知教材,促进快速理解
多媒体是集动画、声音、图像和文本于一体的视觉呈现手段,能把知识由抽象变为直观,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象性。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快速感知、理解。因此,我们就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设计的有声动画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内容。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虽然文中描写得很细致,但是由于学生经验少,还是不能凭空想象出榕树的大,鸟的多。于是,我出示了大榕树的图片,并且在树下插入一个人的图片,使树的高度与人的身高做比较,学生惊呆了,说道:“榕树太大了!简直是树王。”在讲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时,我播放了榕树上鸟飞鸟鸣的短片,学生立刻感叹道:“鸟真多呀!”“这真像听大型音乐会一样!”学生通过感知、思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这样教学,使学生原本空白的大脑立刻变得丰富起来,牢牢记住了茂盛的大榕树和树上不可计数的鸟的镜头,也明白了作者为何将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的真正原因。
三、灵活巧妙运用,快速突破难点
要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充分整合,并发挥出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特别是要用在刀刃上,即在化解重点、突破难点上,才能使多媒体效益最大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巧妙运用多媒体,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思维拐脚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使理解不只停留在表象,而是更深入到内在涵义。例如,《蟋蟀的住宅》中有很多令学生费解的地方,如“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于是,此时我们最好的手段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蟋蟀柔弱的挖掘工具,洞穴的各个部分,以及蟋蟀是如何盖房子的。通过直观的展示,学生明白了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是伟大的工程,而且发出感慨:“我以后一定要仔细的观察一下蟋蟀和它伟大的住宅。”这个过程自然就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了。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克服学习障碍,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带来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总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既开阔了学生学习视野,又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能有效开展,是我们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工具。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好,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再说,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其不能取代师生的有效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开展学习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不可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学生学习的良好个性、品格、态度、兴趣及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单靠网络学习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与传统的好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一点,作为实践探索的我们,必须要高度注意。
参考文献:
[1]阙清民,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谷彩芬,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
[3]甘国琴,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及“班班通”工程的有效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很好地结缘整合,成为了我们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工具。而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便从多媒体走进课堂便开始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庆幸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它为教学提供了诸多方便,要发挥其巨大优势,使其成为语文高效课堂创建的良好利器。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新课开课环节,虽然短暂,但意义重大,担当着“收心”和聚焦学生注意力的重要作用,要为高效课堂奠定人脉支撑。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情绪性,不稳定性,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一定的目的意识支配。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音响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界面,逼真的音响效果,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使注意力持续时间延长,利于学生的深度观察和发展。所以,创新设计导入环节是我们教师的应着力思考的问题。从现代课堂看,良好的导入大都是情境式导入。因此,我们要巧设导入情境,针对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每节新课伊始,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功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他们信心百倍地上好每一节课,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播放了一段“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景观,再配以音响效果,学生立刻发出感慨:“太壮观了!”“我以后一定要到那里去看看!”我问:“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作者的感觉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学生立刻用洪亮的声音回答“好!”那声音饱含着学习的热情。通过观看多媒体,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刺激,使学生能更深入理解作者当时的激动心情,在情境的催发下,学生学习兴趣迅速点燃,自觉成为“我要学”主体,主动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二、引导感知教材,促进快速理解
多媒体是集动画、声音、图像和文本于一体的视觉呈现手段,能把知识由抽象变为直观,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象性。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快速感知、理解。因此,我们就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设计的有声动画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内容。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虽然文中描写得很细致,但是由于学生经验少,还是不能凭空想象出榕树的大,鸟的多。于是,我出示了大榕树的图片,并且在树下插入一个人的图片,使树的高度与人的身高做比较,学生惊呆了,说道:“榕树太大了!简直是树王。”在讲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时,我播放了榕树上鸟飞鸟鸣的短片,学生立刻感叹道:“鸟真多呀!”“这真像听大型音乐会一样!”学生通过感知、思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这样教学,使学生原本空白的大脑立刻变得丰富起来,牢牢记住了茂盛的大榕树和树上不可计数的鸟的镜头,也明白了作者为何将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的真正原因。
三、灵活巧妙运用,快速突破难点
要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充分整合,并发挥出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特别是要用在刀刃上,即在化解重点、突破难点上,才能使多媒体效益最大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巧妙运用多媒体,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思维拐脚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使理解不只停留在表象,而是更深入到内在涵义。例如,《蟋蟀的住宅》中有很多令学生费解的地方,如“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于是,此时我们最好的手段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蟋蟀柔弱的挖掘工具,洞穴的各个部分,以及蟋蟀是如何盖房子的。通过直观的展示,学生明白了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是伟大的工程,而且发出感慨:“我以后一定要仔细的观察一下蟋蟀和它伟大的住宅。”这个过程自然就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了。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克服学习障碍,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带来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总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既开阔了学生学习视野,又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能有效开展,是我们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工具。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好,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再说,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其不能取代师生的有效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开展学习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不可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学生学习的良好个性、品格、态度、兴趣及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单靠网络学习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与传统的好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一点,作为实践探索的我们,必须要高度注意。
参考文献:
[1]阙清民,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谷彩芬,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
[3]甘国琴,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