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的建构

【作者】 张巧莲

【机构】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成为了高中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 高中语文;人文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品质都逐步形成,可以说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自主思考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渠道的增多,一些不良的思想和风气也影响着学生。为此,我们的高中教育,特别是担负着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语文学科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感知和获得健康的思想,拥有积极向上的情感。
  一、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人文教育
  1.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拓展。笔者在研究一些国内高中的相关资料之后,发现一些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以传统的课程式教学为主,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与语文课程相关的人文教育的内涵。因此,也就无法对高中生高效地实施人文教育。在笔者看来,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将语文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在对语文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对学生更好地开展人文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高中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地接受人文教育,并且不会对语文课程教学感到枯燥无味。
  2.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提升人文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帮助高中语文老师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师生互动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方面的引导。这种师生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对人文教育产生一种亲近感,还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通过这种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让高中生对语文课程和人文教育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而是产生一种亲切随和感,促进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提升老师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1.从人文教育的作用来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人文教育是重要的。人文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连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促使学生发现科学、探索世界,追寻价值之所在,给人以宏大智慧。同时人文教育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奥秘、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具有极为深刻而重要的文化内涵。
  2.从高中生的学习状况来看。从高中生的学习现状来看,人文教育是重要的。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施以全面的人文教育,体现的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以生为主、重视学生人文性格的培养,体现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样这也是现今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理科生在追求科学、揭秘世界奥秘的道路上都会逐渐湮灭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部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表明,高达89.7%的一线中学语文教师认为理科生在人文素养方面会从文理分科之后走下坡路。故此,高中语文课堂上人文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三、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建构
  1.注重内涵讲解,增加教学深度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以课本为准,教学内容始终局限在课文当中,导致学生虽然能够明白字词句的意思,但对于文章的主题把握不够准确,也没有深入地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无法达到思想境界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要注重对于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教学,利用相关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传达的思想和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念。
  2、塑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升学考试压力,课堂氛围严肃、紧凑、甚至有些压抑,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高中生毕竟还未真正长大成人,究其本质上来说仍是一个孩子,而孩子的天性就是乐观、开朗、阳光。因此一直处于严肃压抑的课堂教学气氛下,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未必是件好事情,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其比较偏于形象思维,学生只有在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才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喜爱度与接受度,这对人文教育的融入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高中语文人文教育融入中,教师要善于制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展现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
  除了教师自身具备足够的人文素养、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对于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善于展现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文章主旨大意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记牢,对于重要的文章还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关键句子的分析也要详细讲解,忽视文章真正的精髓即人文情怀的展现,教师必须改变这一局面,使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展现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
  学生在得知作者生平遭遇后再来看这篇文章,其感悟自然更加深刻,苏轼的一生既坚持了作为一名士大夫积极入世、富有社会责任感、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理想,又保持了对超越世俗的文化追求,达到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高度和谐的状态。这种基于文学作品背景的人文价值观念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地对作品进行解读所能比拟的,能够取得语文教学对高中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效果。
  结语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与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对高中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结合教材背后的人文历史发展,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作用,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敏.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2]李德贤.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