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作者】 杨 强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繁琐复杂的教师工作有的时候的确令许多人心烦气躁、焦躁不安,这些消极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最终导致班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地开展和进行。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状态,高中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案,有条不紊地实施和开展德育教育,把握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寻找最佳的教学时机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发挥德育教育的育人作用,从而让学生深深地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 高中;教师;实施;德育教育
高中阶段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教师来说,搞好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让学生的身心受到全面的熏陶和感染是极其必要的。本文结合高中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开展德育教育,提出如下几点有建设意义的看法和建议:
一、高中生的德育必要性
(一)引导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期望高,给予了高中生一定的压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高中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的高中生很多是低头族,虽然在网络世界交流很顺畅,但是不善于面对面交流。再加上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活跃,情感复杂,抵抗挫折能力弱,依赖性强,高中生群体中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二)转变高中生德育理念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生德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更多的是把学生当作接收信息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告诉我们,主体与个体相互作用,主体将其目的和意识融入个体中,使个体成为主体的一部分,主体个体化与个体主体化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和魅力影响教师;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德育中占据主体地位,对学生采取理论灌输的教育方法。
二、新时期开展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高中教师自身育德能力的提高
1.1 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高中教师日常工作繁杂,精力都倾注在班级和学生身上,往往忽略自己。首先,教师在认知上要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当真正意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后,就会自主寻找途径来提高。其次,教师可利用零碎时间,多读名师的经验类书籍,或是用听书软件来听名家的德育经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专家讲座,供教师学习借鉴;或是校内经验分享,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相当宝贵,尤其对于第一次做教师的教师是很有助益的。最后,教师素有身正为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尤其是教师在学生面前要经营自己的形象,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展现良好的道德素质,传播正能量,关怀学生,这些是容易被忽视的隐性德育,学生生活在良好的氛围与关怀的环境中,易于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建构。
1.2 培养良好的育德能力
良好的育德能力,以理论和实践为依托。笔者认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是支撑教师提高育德能力的理论依据。一方面,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按一定顺序,循序渐进,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该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现阶段由于网络的发达,学生在各种消息的获得量上增加,但质量却不能保证,在借鉴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进行德育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批判性吸收,不能照搬照抄。另一方面,教师关怀学生,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植物、动物和环境,通过对话以及学生的行为实践来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并通过认可来鼓励学生的道德进一步的成长,现阶段新闻总有关于学生轻生的报道,教师更大程度的关怀学生,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也可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二)德育评价管理
在微观层面上,若是活动后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由浅入深地来评价总结德育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活动后教师先做启发,留出作业让学生书写书面材料,利于学生深刻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呈螺旋上升式发展,更利于内化道德知识最终内化为道德行为。宏观层面,对学生的评价比较普遍的是采取操行评语鉴定法与操行加减评分法(俗称量化)以及将前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定性加定量的考试考核评价法。这三种评价方法看起来最后一种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存在问题的。德育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的教师比较严肃或者学生比较胆小,而产生惧怕教师的情况,那么教师看到的就不是学生真实的样子。所以在以学生为对象进行道德评价时,实施评价的不应只有教师,应加入学生互评以及各学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样这些也都可采取定性加定量的考试考核评价法。实施中教师要避免为图方便直接根据量化来给出操行评语,要真正关心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加强对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
高中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将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规划,制定科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高中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入专业德育人才、设置专项德育教育资金,购置充足的德育教育基础设施,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全面科学地认识德育教育实施的现实意义和真正价值
德育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性工程,必须依靠学校、家长和社会一起来完成。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和家长进行协作配合,一起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教师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比如进行定期的家访。其次,教师要积极地树立学校生活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学生要在学校里学到知识、找到朋友、学会生活。”作为他们的教师,应该明确地理解到学校不仅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还是他们高中时期生活的场所。所以,教师一定要组成和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这个班集体中愉快地度过,每天都是快乐充实、有所收获的。德育工作是要分层次开展的,是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小结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对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教师必须在学校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升自身德育教育工作的思想意识,改善教学方法,来做好新时期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保障班级活动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莫亚娟.高中教师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J].科技资讯,2017,15(02):149-150.
[2]翟桀,孙雪静.浅论教师要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51.
【关键词】 高中;教师;实施;德育教育
高中阶段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教师来说,搞好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让学生的身心受到全面的熏陶和感染是极其必要的。本文结合高中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开展德育教育,提出如下几点有建设意义的看法和建议:
一、高中生的德育必要性
(一)引导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期望高,给予了高中生一定的压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高中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的高中生很多是低头族,虽然在网络世界交流很顺畅,但是不善于面对面交流。再加上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活跃,情感复杂,抵抗挫折能力弱,依赖性强,高中生群体中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二)转变高中生德育理念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生德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更多的是把学生当作接收信息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告诉我们,主体与个体相互作用,主体将其目的和意识融入个体中,使个体成为主体的一部分,主体个体化与个体主体化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和魅力影响教师;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德育中占据主体地位,对学生采取理论灌输的教育方法。
二、新时期开展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高中教师自身育德能力的提高
1.1 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高中教师日常工作繁杂,精力都倾注在班级和学生身上,往往忽略自己。首先,教师在认知上要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当真正意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后,就会自主寻找途径来提高。其次,教师可利用零碎时间,多读名师的经验类书籍,或是用听书软件来听名家的德育经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专家讲座,供教师学习借鉴;或是校内经验分享,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相当宝贵,尤其对于第一次做教师的教师是很有助益的。最后,教师素有身正为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尤其是教师在学生面前要经营自己的形象,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展现良好的道德素质,传播正能量,关怀学生,这些是容易被忽视的隐性德育,学生生活在良好的氛围与关怀的环境中,易于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建构。
1.2 培养良好的育德能力
良好的育德能力,以理论和实践为依托。笔者认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是支撑教师提高育德能力的理论依据。一方面,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按一定顺序,循序渐进,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该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现阶段由于网络的发达,学生在各种消息的获得量上增加,但质量却不能保证,在借鉴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进行德育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批判性吸收,不能照搬照抄。另一方面,教师关怀学生,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植物、动物和环境,通过对话以及学生的行为实践来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并通过认可来鼓励学生的道德进一步的成长,现阶段新闻总有关于学生轻生的报道,教师更大程度的关怀学生,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也可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二)德育评价管理
在微观层面上,若是活动后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由浅入深地来评价总结德育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活动后教师先做启发,留出作业让学生书写书面材料,利于学生深刻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呈螺旋上升式发展,更利于内化道德知识最终内化为道德行为。宏观层面,对学生的评价比较普遍的是采取操行评语鉴定法与操行加减评分法(俗称量化)以及将前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定性加定量的考试考核评价法。这三种评价方法看起来最后一种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存在问题的。德育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的教师比较严肃或者学生比较胆小,而产生惧怕教师的情况,那么教师看到的就不是学生真实的样子。所以在以学生为对象进行道德评价时,实施评价的不应只有教师,应加入学生互评以及各学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样这些也都可采取定性加定量的考试考核评价法。实施中教师要避免为图方便直接根据量化来给出操行评语,要真正关心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加强对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
高中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将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规划,制定科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高中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入专业德育人才、设置专项德育教育资金,购置充足的德育教育基础设施,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全面科学地认识德育教育实施的现实意义和真正价值
德育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性工程,必须依靠学校、家长和社会一起来完成。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和家长进行协作配合,一起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教师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比如进行定期的家访。其次,教师要积极地树立学校生活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学生要在学校里学到知识、找到朋友、学会生活。”作为他们的教师,应该明确地理解到学校不仅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还是他们高中时期生活的场所。所以,教师一定要组成和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这个班集体中愉快地度过,每天都是快乐充实、有所收获的。德育工作是要分层次开展的,是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小结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对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教师必须在学校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升自身德育教育工作的思想意识,改善教学方法,来做好新时期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保障班级活动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莫亚娟.高中教师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J].科技资讯,2017,15(02):149-150.
[2]翟桀,孙雪静.浅论教师要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