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作者】 李 刚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方下镇中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锻炼的体育教学概念也逐渐的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这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年代,孩子们的娱乐活动也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长久的不外出锻炼,导致他们这一代身体素质普遍比较弱。而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养成一个热情运动的习惯,这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很有帮助。
【关键词】 初中体育;终身体育;培养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作息等习惯的变化,人的生病、人体素质的下降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在小学、中学时在老师的逼迫下,勉强每天还能保持10~20分钟的体育活动。到了大学,每天宅在宿舍里,一周也许只有体育课才会运动几分钟,按天平均下来,每日运动量都不超过5分钟。当成了上班族,那么一年运动的总次数都可以屈指可数。然而这一种人群在经常有情绪低落、独来独往、不善于交流、身体素质差等表现。其实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因为在中学时没能将终身体育概念灌输到位。
一、通过理论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培养,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时,首先就要注重增强学生对终身参与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思想认识的提高才能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来提高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动力,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只有有了浓厚兴趣才能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才能把体育锻炼的意识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对此,教师可创设良好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在体育运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成功的喜悦,或是采用体育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动力,以此增强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提高学生自觉锻炼意识。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必须提高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养成了自主锻炼的行为,才能自愿而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去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在锻炼中逐渐形成长久的体育意识。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通过运用各种球类活动、健美操和一些技巧性、趣味性、竞赛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来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通过参与这些运动项目能获得快乐,从而能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坚持下去就能形成长期爱好体育运动的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本质上属于意识范畴,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生才能将终身体育意识内化于心,成为内在的学习需求。(1)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目前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大多是传统体育学习内容,例如球类、跑跳类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因此,教师要根据体育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可融入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体育健身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丰富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直接体现了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要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使之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实际学情。例如,教师可以模仿一些综艺性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唤醒其终身体育意识。
三、增强教师意识,影响的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而教师的终身体育意识应增强,以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首先,教师在完善自我过程中,应从学生基本心理需求视角着手,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能力相融合,并将体育锻炼活动深刻融入至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和基本技能训练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坚持体育锻炼,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对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初中体育教师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等,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例如,篮球教学中,讲解运球技巧后,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技巧练习,在团结合作的作用下,能够增强体育教育成效。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做示范,有利于使学生感受体育魅力,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已不再适用,和终身体育的发展要求相冲突。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模式,开放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提高,保证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保障学生自觉地学习体育知识、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让终身体育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在初中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等中让学生参与。如开展排球教学,学生需要开展垫球的练习,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能力的垫球数目并如实的向老师汇报。老师组织进行教学,一定要深切的认识到统一标准带来的缺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些限制上会放宽甚至取消某些规定,这不仅尊重学生的意愿,更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让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有利。
五、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已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将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体质健康”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在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的同时,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教育部强调,加大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工作力度,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开展阳光体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锻炼身体,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动机,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初中体育教学除了上述提及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器材以及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等。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中,要时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和主动性,从各个维度构思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从而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自己的健康助力。
参考文献:
[1]越芳.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48).
[2]李荣.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高考(综合版),2017(11).
[3]李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J].速读(下旬),2018(4).
【关键词】 初中体育;终身体育;培养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作息等习惯的变化,人的生病、人体素质的下降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在小学、中学时在老师的逼迫下,勉强每天还能保持10~20分钟的体育活动。到了大学,每天宅在宿舍里,一周也许只有体育课才会运动几分钟,按天平均下来,每日运动量都不超过5分钟。当成了上班族,那么一年运动的总次数都可以屈指可数。然而这一种人群在经常有情绪低落、独来独往、不善于交流、身体素质差等表现。其实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因为在中学时没能将终身体育概念灌输到位。
一、通过理论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培养,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时,首先就要注重增强学生对终身参与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思想认识的提高才能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来提高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动力,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只有有了浓厚兴趣才能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才能把体育锻炼的意识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对此,教师可创设良好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在体育运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成功的喜悦,或是采用体育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动力,以此增强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提高学生自觉锻炼意识。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必须提高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养成了自主锻炼的行为,才能自愿而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去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在锻炼中逐渐形成长久的体育意识。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通过运用各种球类活动、健美操和一些技巧性、趣味性、竞赛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来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通过参与这些运动项目能获得快乐,从而能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坚持下去就能形成长期爱好体育运动的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本质上属于意识范畴,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生才能将终身体育意识内化于心,成为内在的学习需求。(1)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目前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大多是传统体育学习内容,例如球类、跑跳类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因此,教师要根据体育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可融入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体育健身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丰富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直接体现了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要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使之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实际学情。例如,教师可以模仿一些综艺性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唤醒其终身体育意识。
三、增强教师意识,影响的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而教师的终身体育意识应增强,以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首先,教师在完善自我过程中,应从学生基本心理需求视角着手,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能力相融合,并将体育锻炼活动深刻融入至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和基本技能训练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坚持体育锻炼,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对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初中体育教师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等,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例如,篮球教学中,讲解运球技巧后,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技巧练习,在团结合作的作用下,能够增强体育教育成效。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做示范,有利于使学生感受体育魅力,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已不再适用,和终身体育的发展要求相冲突。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模式,开放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提高,保证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保障学生自觉地学习体育知识、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让终身体育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在初中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等中让学生参与。如开展排球教学,学生需要开展垫球的练习,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能力的垫球数目并如实的向老师汇报。老师组织进行教学,一定要深切的认识到统一标准带来的缺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些限制上会放宽甚至取消某些规定,这不仅尊重学生的意愿,更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让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有利。
五、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已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将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体质健康”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在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的同时,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教育部强调,加大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工作力度,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开展阳光体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锻炼身体,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动机,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初中体育教学除了上述提及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器材以及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等。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中,要时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和主动性,从各个维度构思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从而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自己的健康助力。
参考文献:
[1]越芳.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48).
[2]李荣.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高考(综合版),2017(11).
[3]李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J].速读(下旬),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