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作者】 蔡 青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让学生快乐学数学,就要尽可能地让数学课堂趣味丛生,有活动有媒体教学,有情感,这样才能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快乐;学习

  小学数学,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与统计、几何与图形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以学为乐、乐于探索的良好学习心理,促进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和谐发展。这样目标的达成,如果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很奏效。在新课改实践中,我发现,想方设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是一条的好捷径。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由见,让学生快乐学习,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内驱下既主动发挥建构作用,又能感受到学习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多方激发,只要使之强烈了,其就会成一种需要,当学生感到某种学习需要时,由此相应地产生某种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去接近它、探究它,努力地进行学习,使某种需要获得满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是构成学生快乐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的成分。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乐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萌发创新,渴望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快乐,会再次促进创新。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快乐感,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解决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以改传统背着手儿的接受式学习为“玩中学”、“做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快乐。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新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模拟分饼”,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分工合作,动手操作学具圆形纸片。让学生在画画、剪剪、涂涂、比比等过程中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究乐趣。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动静相宜、图文声像并茂教学情境,不仅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满足学生好奇需求,还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同时,也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无穷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真正的体现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时,本来这节课的内容是相当抽象和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可以在教学课件中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只卡通熊带领大家参观新建成的小区,整个小区的环境是由学生已学过的各种图形组成的,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等。然后问大家:“这个小区漂亮不漂亮,你发现它们都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了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情感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使之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皮亚杰认为,好的“构造”可以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由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传递效应。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规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快乐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在会学中产生乐学情感,为将来更好的学数学、用数学奠定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1]段生,小学数学课堂情感艺术初探[J].教育研究,2016年。
  [2]管红梅,让小学生乐学数学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教育,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