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师
【作者】 吴 倩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践行新课标,需要新观念、新方法、新手段。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才能达到新课标践行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标;能力;方法;手段
践行新课标,自然需要与之相应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从习惯了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主动更新理念,学习新方法新策略,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就在这个转型过渡时期人,我们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需要,就成为目前一个极为现实的课题。在这几年实践探索中,我发现,能胜任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需要从这几方面做起。
一、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需要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指导解惑的点拨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自然需要转变角色,而不再是传统教师的角色作用,更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单一。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学,定位了教师不再持有“教师中心论”赋予的权威,而是服务。因此,那种只持有“只要有知识,就能教好课”的观点,显然是不适应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知识的传授绝非用简单的“输出”与“输入”所能概括得了的。教师个人素质,如语言举止、表情气质、应变能力就成为形成师生交流、合作、互动的保障。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能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表达。成功的课堂往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教学语言是对话互动的重要介质,是突出教师个人特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语言应委婉多变,富于情感,而这点也是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时容易忽视的方面。数学表达丰富准确、流畅清晰是根本,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考虑语言交际特点,避免冷冰冰、单调呆板的语言表达,应使课堂教学含有激情,具有感染力。
(二)运用得体的表情举止开展课堂教学。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组织作用要淋漓尽致的发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还取决于非语言行为的配合,即教师的表情、手势、姿态等。一个严肃而不死板、活泼而不失度的总体形象,给学生信任和力量,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吸引和兴趣。在不知不觉的教学活动中把注意力放在语言运用、交流和解决问题上,自然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因为小学生是好动的,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同时,教师的这种个人教学魅力、风格、特色的突出,给教师本人也有很大的自信和动力支撑,形成师生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给予信心力量,达到新型教学模式下师生课堂角色重新转换定位的要求。
二、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方法加强概念教学
在提升了自我能力后,我们还要加强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内容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难点,也是非常抽象的,是学生学数学的一大障碍,但又必须掌握,因为其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快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新课标这样告诉我们:“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千万不可忽视那简短的文字教学。而且,许多概念之间还有着密切联系,加强概念教学更能拓展知识,深化认知结构。但小学数学概念描述较抽象,对于正处于形象直观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拒人于门外之嫌。在实践中为了难解这一难度,我们探究了比较法这一教学策略。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既有助于讲清数学概念,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增加了”与“增加到”、“整除”与“除尽”、“时刻”与“时间”等一些差异性比较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容易混淆。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在教学此类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区别它们的异同。这样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术语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
三、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践行新课标,手段改进难,成为一种通病,经过几年倡导,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口头讲解”,不善于,或者根本都没有想过运用新的手段来改进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快速有效。虽然新课标不反对传统教具的运用,但倡导运用科技新成果——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目前,比较现实的现代手段就是多媒体,“班班通”工程已为我们提供了硬件支撑,只需要我们科学设计与运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其与之整合,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知识演示更形象、逼真。如果我们再把动态演示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直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出示一些正确与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从这可以看出,作为新课标践行者,我们要努力转型,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力争使自我改进教学手段成为现实。
总之,要科学践行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就应观念、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上出更高效的数学课来。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走向专业化的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2015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标;能力;方法;手段
践行新课标,自然需要与之相应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从习惯了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主动更新理念,学习新方法新策略,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就在这个转型过渡时期人,我们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需要,就成为目前一个极为现实的课题。在这几年实践探索中,我发现,能胜任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需要从这几方面做起。
一、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需要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指导解惑的点拨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自然需要转变角色,而不再是传统教师的角色作用,更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单一。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学,定位了教师不再持有“教师中心论”赋予的权威,而是服务。因此,那种只持有“只要有知识,就能教好课”的观点,显然是不适应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知识的传授绝非用简单的“输出”与“输入”所能概括得了的。教师个人素质,如语言举止、表情气质、应变能力就成为形成师生交流、合作、互动的保障。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能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表达。成功的课堂往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教学语言是对话互动的重要介质,是突出教师个人特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语言应委婉多变,富于情感,而这点也是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时容易忽视的方面。数学表达丰富准确、流畅清晰是根本,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考虑语言交际特点,避免冷冰冰、单调呆板的语言表达,应使课堂教学含有激情,具有感染力。
(二)运用得体的表情举止开展课堂教学。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组织作用要淋漓尽致的发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还取决于非语言行为的配合,即教师的表情、手势、姿态等。一个严肃而不死板、活泼而不失度的总体形象,给学生信任和力量,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吸引和兴趣。在不知不觉的教学活动中把注意力放在语言运用、交流和解决问题上,自然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因为小学生是好动的,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同时,教师的这种个人教学魅力、风格、特色的突出,给教师本人也有很大的自信和动力支撑,形成师生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给予信心力量,达到新型教学模式下师生课堂角色重新转换定位的要求。
二、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方法加强概念教学
在提升了自我能力后,我们还要加强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内容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难点,也是非常抽象的,是学生学数学的一大障碍,但又必须掌握,因为其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快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新课标这样告诉我们:“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千万不可忽视那简短的文字教学。而且,许多概念之间还有着密切联系,加强概念教学更能拓展知识,深化认知结构。但小学数学概念描述较抽象,对于正处于形象直观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拒人于门外之嫌。在实践中为了难解这一难度,我们探究了比较法这一教学策略。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既有助于讲清数学概念,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增加了”与“增加到”、“整除”与“除尽”、“时刻”与“时间”等一些差异性比较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容易混淆。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在教学此类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区别它们的异同。这样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术语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
三、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践行新课标,手段改进难,成为一种通病,经过几年倡导,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口头讲解”,不善于,或者根本都没有想过运用新的手段来改进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快速有效。虽然新课标不反对传统教具的运用,但倡导运用科技新成果——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目前,比较现实的现代手段就是多媒体,“班班通”工程已为我们提供了硬件支撑,只需要我们科学设计与运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其与之整合,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知识演示更形象、逼真。如果我们再把动态演示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直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出示一些正确与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从这可以看出,作为新课标践行者,我们要努力转型,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力争使自我改进教学手段成为现实。
总之,要科学践行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就应观念、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上出更高效的数学课来。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走向专业化的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