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陈 冬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华兴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手段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不仅能激趣,还能提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本文从优化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个领域谈到了信息技术手段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优化
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正在对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的变革产生极大的影响。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突出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谈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识字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人生聪明识字始。我们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加强识字教学方法创新,不仅有利于完成新课标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的“低年级学生要会认1800字,会写800至1200字的识字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而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传统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为了优化识字教学,让学生主动识字,我们就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实现。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可以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例如,如在教学《“红领巾”真好》一文中学习“巢”字时,这个“巢”字是象形字,利用其特点,采用动画分解难点,凸显了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有趣演变过程。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方块,而是栩栩如生的图画;不是干巴巴的笔画组成,而是流畅的线条绘画。“巢”字形象地将雏鸟在巢中盼母归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幼鸟的怜爱之情、争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豪情油然而升,很好地辨明了难记字,又生动地帮助理解了课文,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以上片段,教师及时在学生的未知领域补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从而加深其对课文的领悟和对词语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然各有要求和渠道,但共有的凭借是相同的,都是阅读教学。这就难怪每一册语文教材的构成主体都是阅读课文了。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仅靠教材自身的语言和教师的口头语言以及插图,难以充分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赵州桥》一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一)放映视频,显示赵州桥的式样及特点。课文第一自然段讲到什么样的桥叫“石拱桥”,学生单凭插图难以弄清楚。因此,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视频——《赵州桥全景》,并作适当的讲解,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石拱桥”,知道赵州桥的与众不同之处。讲赵州桥的特点时,再放视频,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雄伟,明白赵州桥的设计技巧,整个认识过程由局部到全体,由抽象到具体,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二)动态呈现,显示赵州桥的艺术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精彩之笔,作者精心描绘了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当讲到栏板上姿态各异的龙时,通过微机按次序地将事先按课文文字设计的三种不同姿态的“龙”呈现在屏幕上,让龙飞舞,并吐着水花……把书本上抽象的静态的“龙”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的动态的“龙”。受生动画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个个拍手称快,真正感悟到了赵州桥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善的统一,显示了作者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化“苦”作为“乐”作。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语言文字。而引导学生写作,就可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达出来。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写作有兴趣,才会主动去获取写作材料,才能写好作文。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以其声、色、形、动态和静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充分激发学习写作兴趣。
(二)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内容,变“无米”为“有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阅历和时空的限制,缺乏写作素材,心中没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表象,更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现在教学任务紧,封闭式教学的管理,很多写作材料学生无法亲自去感知收集,弄不明白或抓不准所观察材料的意义。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通过教师对客观事物进行“突现”和“特写”,易于学生观察和分析,从而学到剪裁和分析的方法,不仅给予学生写作的内容,增大信息量,而且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如命题作文《美丽的家乡》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家乡有名的景点,有名的特产、家乡的风土人情……优美的画面,动人的配乐,生动的解说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持点,恰当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信息技术手段也不是万能的,其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我们注意一个适度、适当、合理的使用原则,这样才能变功能优势为教学优势,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成波,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优化
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正在对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的变革产生极大的影响。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突出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谈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识字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人生聪明识字始。我们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加强识字教学方法创新,不仅有利于完成新课标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的“低年级学生要会认1800字,会写800至1200字的识字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而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传统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为了优化识字教学,让学生主动识字,我们就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实现。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可以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例如,如在教学《“红领巾”真好》一文中学习“巢”字时,这个“巢”字是象形字,利用其特点,采用动画分解难点,凸显了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有趣演变过程。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方块,而是栩栩如生的图画;不是干巴巴的笔画组成,而是流畅的线条绘画。“巢”字形象地将雏鸟在巢中盼母归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幼鸟的怜爱之情、争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豪情油然而升,很好地辨明了难记字,又生动地帮助理解了课文,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以上片段,教师及时在学生的未知领域补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从而加深其对课文的领悟和对词语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然各有要求和渠道,但共有的凭借是相同的,都是阅读教学。这就难怪每一册语文教材的构成主体都是阅读课文了。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仅靠教材自身的语言和教师的口头语言以及插图,难以充分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赵州桥》一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一)放映视频,显示赵州桥的式样及特点。课文第一自然段讲到什么样的桥叫“石拱桥”,学生单凭插图难以弄清楚。因此,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视频——《赵州桥全景》,并作适当的讲解,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石拱桥”,知道赵州桥的与众不同之处。讲赵州桥的特点时,再放视频,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雄伟,明白赵州桥的设计技巧,整个认识过程由局部到全体,由抽象到具体,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二)动态呈现,显示赵州桥的艺术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精彩之笔,作者精心描绘了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当讲到栏板上姿态各异的龙时,通过微机按次序地将事先按课文文字设计的三种不同姿态的“龙”呈现在屏幕上,让龙飞舞,并吐着水花……把书本上抽象的静态的“龙”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的动态的“龙”。受生动画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个个拍手称快,真正感悟到了赵州桥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善的统一,显示了作者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化“苦”作为“乐”作。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语言文字。而引导学生写作,就可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达出来。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写作有兴趣,才会主动去获取写作材料,才能写好作文。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以其声、色、形、动态和静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充分激发学习写作兴趣。
(二)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内容,变“无米”为“有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阅历和时空的限制,缺乏写作素材,心中没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表象,更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现在教学任务紧,封闭式教学的管理,很多写作材料学生无法亲自去感知收集,弄不明白或抓不准所观察材料的意义。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通过教师对客观事物进行“突现”和“特写”,易于学生观察和分析,从而学到剪裁和分析的方法,不仅给予学生写作的内容,增大信息量,而且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如命题作文《美丽的家乡》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家乡有名的景点,有名的特产、家乡的风土人情……优美的画面,动人的配乐,生动的解说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持点,恰当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信息技术手段也不是万能的,其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我们注意一个适度、适当、合理的使用原则,这样才能变功能优势为教学优势,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成波,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