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增强数学作业实践性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杨 梅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这种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数学应用上,能用此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加强作业实践性设计,正是让学生更多地把数学这种工具作用变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实践性;增强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以馈定教,决定下步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更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但传统作业只能“应试”,发展的是学生解题能力。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怎样才能使数学作业能与人的个性发展、能力提升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呢,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必然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数学作业实践性设计,使之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促使学生把数学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才能真正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这样,既可以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的小学教学实践,谈谈增强数学作业实践性的有效设计策略。
  一、导致数学作业实践性缺乏的原因分析
  数学是一门工具,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体现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但“教以应试”的做法,把解题作为了取向,导致数学的触角没有伸向生活,因而数学实践性难以体现,作为实践性最强的数学作业,也由此并没有发挥这种作用。突其原因,有这样几个。
  (一)作业量过多。为了“应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速度,大多教师采取了“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题,导致一般学生完成每天的数学作业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其实这种盲目的“以练代教”的做法,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少,接触不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作业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作业不仅在量上不讲究,在形式、内容方面也是“老老小小齐上阵”,从不讲究新颖性。在内容方面,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为数学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也由此打折,得不偿失。
  (三)应用意识淡化,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因此,很难把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做数学作业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受到了极大地压制,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负面影响。这是使数学作业实践性降低的最大原因。
  二、提高数学作业实践性的有效策略
  要提高数学作业实践性,我认为一个有效策略,就是要使数学作业做到灵活多样,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着力幅度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创新实践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达成新课标“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要求,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我们这样来设计实施。
  (一)设计调查式作业。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内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
  (二)设计阅读性作业。数学学习无非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寻找数学,不仅可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获得课堂内所没有的知识,而且还可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处,激发其做作业兴趣,发展数学语言。因此,在新课教学前,我们可设计实践性强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带着问题阅读有关的科普知识或科学著作,比如乌比斯带的来由,使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科学家创造知识的人格魅力,体会到数学名人的成就来之不易,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
  (三)设计合作性作业。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每册教材中都有课题学习内容,如果让一个学生单独完成,耗时、耗力,出来的结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合作型作业就非常适合。2-4人一个小组,并选组长带头共同进行作业,将动手能力强和动脑能力强的人搭配开来,带动大家一起努力完成探究性学习,能激发组内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例如,让学生合作完成一棵大树高度的测量,要求学生设计出操作步骤和方法。
  总之,要提高数学作业实践性,我们应加强优化设计,尽可能让数学作业接地气。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转变数学课外作业观念,树立一种新型的数学作业观,努力提高布置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外作业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几个巩固练习题,更应是为适应学生数学素质需求服务,使数学作业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工具,而且要成为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数学思维品质优化的途径,最终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娜、赵姝,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初探[J].科教文汇,2008年。
  [2]王亮,浅谈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J].阅读,2013年。